湖心亭看雪》赏析
作者:覃永谟
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3期意外惊喜
    内容摘要:张岱是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作品往往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精炼简洁,意境幽邃。
    关键词:张岱 湖心亭 看雪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简洁的笔触,记叙了作者冰天雪地之晚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西湖冬季幽静深邃、洁白苍阔的雪天晚景图,表达他超然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
    作者在开头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和湖中环境。语言质朴、平实,意义却很深远。“崇祯五年”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以示自己不忘故国,又不露痕迹地引出下文的雪境。后句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雪,由于正是隆冬多雪之时,一个人影鸟影也没有。作者更注重从视觉来写,大雪之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和鸟都瑟缩寒噤不敢出声。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接着记叙这次赏雪的经过。在这样十分寒冷的天气里,一个人深更半夜,穿着皮毛大衣提着火炉,划着一叶孤舟,独自去湖中赏雪。这足以展现张岱不畏严冬的雅致和超凡脱俗的品质。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个人独行于茫茫雪夜,真让人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大彻大悟。
    然后作者以空灵之笔,描画出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淞沆砀”是写雪光雾气,一片弥漫。然后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与 “上下一白”中的“一”字搭配,生动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远山之间白苍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接着按移景换位的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电影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这是一幅素描的画,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梦幻之感。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个比一个简约,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角的转移、景致的迭变,而且暗示了小舟在雪夜的湖面上徐徐划行,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奇幻的境界。这宛如中国写意山水画中使用的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包含了长与短、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等诸多的变化,简约概括,内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