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概论
绪论
1、什么是⽂学?
⽤语⾔⽂字的形式塑造⽣动的⼈物形象或优美的环境来表达⼈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活,以给读者⽣命的享受。
2、⽂学的类型:⼩说,散⽂,诗歌,戏剧。
3、⽂学四要素(⽂学理论的研究框架、对象)
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4、⽂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理论的初步性、实践的相通性、学科的交叉性、专业的互动性。
第⼀编⽂学本质论
第⼀章⽂学是⼀种社会意识形态
1、⽂学与社会制度
(1)⽂学的意识性(精神性)
(2)⽂学的社会性⽂学绝对不是孤⽴的,离开社会的⽂学是⼀事⽆成的。
a.语⾔⽂字社会体交流思想感情的⼯具。
b.反映的对象⼈或⼈的⽣活、思想感情
c.作家⽣活的环境是社会的离不开社会
d.⽂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学作品让社会⼤众传播接受,在社会中产⽣影响。
(3)⽂学的⼈⽂性
“⼈⽂”的涵义:中国古代礼仪⽂明;西⽅近代⼈道主义、⼈本主义;当下⼈的全⾯发展、⼈的审美化、⽣命化。
2、⽂学的⼈⽂性的表现
(1)表现⼈性
⽂学的⼈⽂性⾸先体现在⽂学是表现⼈性的。⼈性是⼈的⾃然性与⼈的社会性的统⼀体。⼴义的讲,⼈性就是⼈的共通性。狭义的讲,⼈性是围绕着⼈的基本欲望⽽展开的基本⽣存活动所产⽣的⼈类的基本情感形式,如⼈类的⽣⽼病死所产⽣的喜怒哀乐等。说⽂学是表现⼈性的,主要的意思是说⽂学是表现⼈性的故事的。⼈性只有体现为⼀种故事状态时,才能成为⽂学的表现对象。⽂学之所以要表现⼈性,除了⼈性是⽂学的基本内容之外,还期望通过对于⼈性的表达体认⼈性的⽬的;同时,表现⼈性也是运⽤艺术的⽅式来净化与纯化⼈性,从⽽教育⼈们追求与保持⼈的美好善良的⼀⾯,不断促进⼈去想更⾼层次的全⾯发展。(2)表现⼈的道德感
⽂学的⼈⽂性还体现在要表现⼈的道德感,这构成了⽂学的基本冲突。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信念来调节、规范⼈的⾏为,构建⼈际关系,体现⼈的精神取向。⽂学描写道德的题材,就是探讨⼈⼼问题。道德描写充分体现了作家从⼈⽂价值的⾓度探讨⼈以何种道德⽴场参与⽣活才更为合理这⼀崇⾼⽬的,要求通过这种表现在⼀种虚拟的情景中来修炼⼈的情感与思想,提⾼处理⼈际关系的认识能⼒及实践能⼒,升
华⼈格,最充分地创造并获得⽣活的意义。
(3)表现⼈的终极追问
⽂学要表现⼈的终极追问,这是⽂学⼈⽂性的根本诉求。终极问题是指⼈的⽣存问题,以及由⽣存问
题引发的⼈的命运问题、现世处境问题、个⼈选择问题等。由于这些问题与⼈的⽣存直接相关,或者思考与实践时将它们与⽣存相联,所以体现出终极关怀的思想特⾊。忧世与忧⽣是两类体现终极思考与终极体验的⽂学表现⽅式:忧世是对世事的直接忧患;忧⽣是通过对个体⽣命的体验来直接表达对⼈的存在的关⼼与疑问。
3、再现说
⽂学来源于⽣活并真实的再现⽣活。
4、再现说的特点:侧重于⽂学的外部关系和客观⽣活,强调⽂学对⽣活的依赖和反映关系,
体现了⼀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5、再现说的缺陷:忽视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6、表现说
⽂学是作家主观⼼理或本能欲望的表现,⽂学是作家主观⾃我的产物。
7、表现说的特点:从主观⼼理⽅⾯解释⽂学现象,⾼度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主性。
8、表现说的缺陷:⽚⾯强调⽂学是作家的⾃我表现,把⽂学看作是与外界世界⽆关,纯粹
主观的东西。
9、能动反映说
⽂学是作家对社会⽣活的能动反映,是⼈的本质⼒量对象化,强调⽂学创作与⽂学节奏的创造性、能动性。辩证的回答了⽂学与社会⽣活的关系问题,避免了再现说与表现说的局限性。
10、⽂学的真实性
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活与客观的社会⽣活相逼近的程度,是⽂学艺术的⽣命。11、⽣活真实
指现实⽣活中实际存在的具体⽣活现象,即⽣活的原⽣形态和原始风貌。
12、艺术真实
指对⽣活真实的体验、加⼯、改造和变形,是作家按照艺术规律进⾏虚构和想像的结果。
13、⽣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1)⽣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源泉和基础,如果离开⽣活真实,⽂学创作就如⽆本之⽊、⽆源之⽔。
(2)艺术真实是⽣活真实的提⾼和升华,它⽐⽣活真实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他能揭⽰出⽣活的本质和底蕴,表现出⼈⽣的意趣和真谛,因⽽体现出美的规律和理想。
(3)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
14、⽂学的倾向性
指⽂学作品中所蕴含、流露的作家的思想认识、爱憎情感和审美理想,他/它体现在⽂学形象或意境中创作主体⽅⾯的特征。
15、⽂学倾向性的种类
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审美倾向。三者相互渗透、联系。
16、⽂学的倾向性怎样体现?
通过⽂学作品中⽣动、具体的情节和场⾯,优美、隽永的意境和意象⾃然⽽然的流露出来。
第⼆章⽂学是⼀种审美性社会意识形态
1、⽂学活动的独特性
(1)⽂学的特殊反映对象
⼈⼈的性格命运⼈的思想感情⼈的⽣活遭遇
⽂学反映的是以⼈为中⼼的社会⽣活与思想感情,哲学反映⼈与社会的某个⽅⾯或层⾯(2)⽂学的特殊反映形式
马克思:⼈类四种掌握世界的⽅式(⽂艺宗教哲学实践)
⽂学:通过形象,意境,意象表现⼈的情感,以审美的⽅式把握世界
哲学:运⽤概念,逻辑分析来认识世界,以抽象理论的⽅式来认识世界,理念的⽅式掌握世界。
2、⽂学的审美特征
(1)形象性形象性是⽂学的基础
(2)情感性情感性是⽂学艺术创作的动⼒
(3)想象性(虚拟性)想象性是⽂学艺术创作的主体三者关系密切,缺⼀不可
第三章⽂学是语⾔的艺术
1、艺术的四⼤种类: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艺术、综合艺术
2、表演艺术:通过表演者活动来展现艺术、塑造形象。
⾳乐:节奏、旋律、合声、附调
舞蹈:动作、⼿势、舞姿、表情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
4、语⾔艺术:⽂学(使⽤语⾔⽂字塑造艺术形象)
5、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6、⽂学作为语⾔艺术的特征
(1)形象的间接性、模糊性、意象性
间接性:语⾔⽂字运⽤上的鲜明⽣动,有利于⽂学形象从整个作品的⽂字组织、氛围背景之中凸显出来;⽽准确恰当,则有利于⽂学形象细部的刻画与区别,这些都对诱导产⽣⽂学形象的直接性起着重要作⽤。
(2)表现⼴阔的社会⽣活和丰富的内⼼世界
语⾔为⽂学创作开创了⽆限。⽂学描写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泛的多层⾯的表现⼈类⽣活。⽂学既可以表现⼈的外在空间,还可以表现⼈的内在。例:《战争与和平》《红楼梦》《阿Q正传》
第四章⽂学的价值(功能与作⽤)
1、⽂学价值的内涵(涵义)
(1)价值:价值是某⼀对象(事物,⾏为,⼈本⾝)肯定(或否定)主体(⼈)⽣存,发
展,完善的需要时产⽣的意义,功能和效应。
(2) ⽂学价值:⽂学艺术是⼀种特殊的价值⽣产活动和价值接受活动,即审美价值的⽣产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接受活动。
2、⽂学价值的种类:包括认识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宗教价值,政治宣传价值,商品价值等等。但是,艺术价值的核⼼是审美价值,因为艺术是为满⾜⼈的审美需要⽽创造的。
3、⽂学价值的功利性和⽆功利性
⽂学是审美的,这就是说,⽂学往往是⽆功利的,即⽆论作家或读者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的,并不企求直接触及现实世界。
⽂学直接的是⽆功利的,但间接的或内在的却是有功利的,这⼀点可从⽂学作为作家和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作为显⽰物质存在⽅式的话语结构两⽅⾯看。
⽆功利的功利性,“⽆⽤之⽤,既为⼤⽤”
4、⽂学价值实现的途径
孔⼦认为诗有四种作⽤:兴观怨梁启超认为⼩说有四种作⽤“熏浸刺提”
⽂学作品的社会作⽤:⼤多不是直接作⽤于社会,⽽是潜移默化的丰富⼈们的内⼼世界,改变精神世界从⽽影响社会(间接)生活的发现
5、⽂学的三⼤作⽤
(1)认识作⽤(真)
涵义:⽂学帮助⼈们获得多⽅⾯社会和⼈⽣知识,丰富⼈们的⽣活经验,加深⼈们对某些社会规律和社会关系的理解的功能。
体现:认识⾃然,认识社会,认识⾃我
⽂学的认识作⽤与科学的认识作⽤:⽂学是对⽣活艺术的反映,不是采⽤抽象理性形式认识世界,⽽是⽤形象,感性形式认识世界(艺术形象)⽂学认识作⽤有两个层次,表层认识作⽤和深层认识作⽤(思想深度,⼈深层的发展问题)
(2)教育作⽤(善)
涵义:⽂学作品影响⼈们的思想情感,净化⼈们的⼼灵与灵魂,增强⼈们的道德感的作⽤。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共鸣与思索,从⽽得到⼼灵的震撼,从中得到启⽰和教益。
孔⼦“尽善尽美”“⽆邪”
汉《诗⼤序》把⽂学的伦理作⽤发挥到极致,认为诗歌可以“经夫妇,成孝敬,移风俗,原⼈伦,美教化”
⼈们长称作家为“⼈类灵魂的⼯程师”
寓教于乐:⽂学是⽤⽣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说明和评价⽣活,因⽽⽂学的教育作⽤并不是作品中的⾚裸裸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更不是⽿提⾯命式的教训,⽽是具体⽣动,活泼和潜移默化的特点。
(3)审美作⽤(美)
涵义:指欣赏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时,在感情上收到触动,得到美的享受,从⽽净化了灵魂。种类:⾃然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与⾃然的关系);(社会)风俗美,风情美;⼈格美(⼀种⼼理美,⾏为美)
⽂学的审美作⽤是⼗分⼴泛的,概括起来有两个⽅⾯,⾸先,它发展⼈的感受能⼒,陶冶⼈的性情,提⾼⼈的审美趣味,丰富⼈的想象⼒。其次,⽂学有助于⼈们提⾼识别真假,美丑,善恶,是⾮的能⼒,净化⼼灵,培养⾼尚的道德情操,树⽴崇⾼的⽣活理想,激励⼈们为争取美好的社会⽣活⽽奋⽃。
(⽂学是否只能描写美的事物)美与丑的对照:美丑对照,化丑为美⽂学作品的美,并不在于⽂学描写了美的事物还是丑的东西,⽽在于是否提供了美的信息,是否具备了审美价值。所以⽣活丑⼀旦进⼊了艺术领域,就获得了⼀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也就是通过对⽣活丑的否定,达到了对艺术美的表现。丑的形象经过作家的揭露和嘲弄,成为对⽣活中丑类的否定,从⽽具备了审美价值,转化为审美形象,也能给⼈⼀种审美的满⾜。
(4)三⼤作⽤关系
以审美作⽤为中⼼,以其他作⽤为协助的价值系统。
6、关于⽂学作品永久魅⼒的问题
能洞见⼈类灵魂的隐秘,都能传达出历史深层的悸动;具有超越⾃⾝的具体性,⽽指向形⽽上境界的⼒量,激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审美再创造;⼀切优秀的富有⽣命⼒的作者都具有超越语⾔和形象的特性,都包孕着某种“⾔外之意”“象外之旨”。
第⼆编⽂学创作论
⽤春蚕吐丝、蜜蜂酿蜜⽐喻⽂学创作的复杂性
第⼀章⽂学创作的过程
1、⽂学创作的必要条件(思想)
(1)要有丰富的⽣活积累,⽣活素材和⼴博的⽣活知识——⾸要条件
原因:A社会⽣活是⽂学反映和描写的对象。⽂学创作的材料来⾃⽣活,虽然⽂学创作需要虚构,但是成功的艺术虚构是以⽣活为依据的。B作家的创作激情,创作想象、创作灵感总是从⽣活中孕育出来的。
观察——作家积累素材的途径,体验——作家将个⼈的⽣活融⼊作品中。(2)要有深湛的审美思想(体系)
A审美思想决定作家⽤什么态度来对待创作和⽣活的关系B审美思想决定作家的⼈⽣理想和艺术创作C审美思想决定作家的创作⾛向和创作个性的发展乃⾄创作风格的形成。(3)要有较⾼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技巧(技巧)
艺术修养:艺术⽓质、才能、素养渗透到⽂学创作中。⼀部分是天⽣的,更多的事由后天的阅读吸取的。
创作技巧:熟练运⽤创作⼿法和技巧如张爱玲、鲁迅
(4)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不可。
⽣活是⽂学创作的基础,审美思想是灵魂,⾼超的艺术技巧是⽂学创作的⼿段。
2、⽂学创作的过程
(1)艺术发⽣阶段:是在⽣活、思想、技巧的技巧上的。
A艺术发现
含义:作家对已熟知素材中所蕴含的精神意味的突然悟解,既可以说是主体⼼灵突然对材料
的照亮,也可以说是材料的意蕴突然向主体的开放。
来源:来⾃于主体精神的关照。与作家长期积累长期思考有关,与作家整体精神准备、精神⽔平相关。(作家以⼀颗敏感的⼼灵体验⽣活,以同情开放的⼼态对待⽣活,⽣活中任何有审美价值的精神信息都可能引起他的注意,给他以启⽰,让他发现⼈⼈眼睛看见⽽⼼灵没有看见的东西。因此,)对于艺术发现,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活⽽是有没有对于⽣活的发现。B创作冲动
含义:由⼼理或外界触发⽽引起的强烈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求。它是长时间郁积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的情绪表现形式,是创作过程中⼀种积极的情绪准备。
时间:瞬间突发式的冲动(指没有明确地准备和打算创作某部作品,却在偶然的机遇下,触发了创作某部作品的欲望⽽产⽣的冲动。)
渐次形成式的冲动(指作家受⽣活的启⽰,早就萌⽣了创作某部作品的念头,作家有意识、较长期地酝酿,直到那个念头逐级清晰化了,出现冲动勃发,寝⾷难安,从⽽进⼊写作过程。)
原因:主要由外部世界的刺激⽽引起的冲动
主要由内部的刺激⽽引起的冲动
C创作动机:
类型表现⾃我的冲动、与读者交流的冲动、事业⼼的冲动、功名利禄的冲动
(2)艺术构思阶段
含义所谓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冲动的驱动下,调动各种艺术⼿段,孕育具体作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包括选取提炼题材,构筑形象体系,确⽴主题思想,安排结构布局,设计表演形式等。艺术构思是创造性精神劳动中的最紧张的阶段。
任务:艺术构思的⾸要任务是选材和开掘
程序:开掘意蕴,构筑形式⼆者达到融汇统⼀,即艺术构思的完成。
⽬的:通过对材料的艺术琢磨,为作家想要写的内容确⽴恰当的、充分艺术的形象结构,从⽽深⼊的、巧妙地,富于独创性的完成艺术作品。
A构思问题: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物性格、⼈物活动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B艺术想象
含义:想象是通过⾃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以创造新形象的⼼理活动与过程。艺术想象是⼈类想象的⼀种,是作家艺术家调动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创造艺术形象的⼼理活动,它是⼀种饱含情感、充满形象或形式因素,⼼灵⾃由的创造活动。
种类:以想象产⽣时有⽆⽬的和意图为依据,可以划分为⽆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以想象的新颖性、独⽴性和创造性为依据,划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根据⽂学想象的展现⽅式,有⼈把它分为联系性想象、回忆性想象、再现性想象、拟⼈化想象、类⽐性想象、虚幻性想象、推测性想象、迷狂性想象、替代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等。
C艺术灵感
含义:是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突然出现的顿悟,是作家思维活动极度兴奋时的⼀种⾼峰体验特点突发性、瞬时性、激情性、独创性
产⽣原因是创作主体长期积累长期思索的结果。作家丰富的⽣活体验是灵感产⽣的前提,创作过程中的苦苦思索是触发灵感的直接动因。
(3)艺术传达阶段
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作者⽤⼀定的物质材料及形态构成,来实现构思成熟的形象体系,将其从内⼼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化为可供⼈欣赏的外在审美对象。是作者实践性的艺术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