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生活研讨会发言提纲
诗与生活研讨会发言提纲
汉语诗歌诗人当下生活的关系,决定了诗的发生或诗人的写作动机和诗人的可能性,决定了诗人为什么要写诗这样一个最为根性的话题,每个诗人都必须予以认真思索并给出自己回答。汉语诗歌与诗人当下生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诗或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毫无疑问,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诗歌,这几乎是一个常识。诗人无论怎样张扬想象力,注定都是生活的殉道者,都是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获得诗的存在,没有任何第二种可能,除非诗人死去,他的诗歌成为生活的遗产被继承或被抛弃。也正是因为诗歌受制于生活,诗人时常企图逃离生活——当然,是语言意义上的逃离,是写作的一种动机。
生活的发现探讨诗人的生活,我以为首先要回答当下生活的基本特征,其次才是诗人应该写出怎样的诗或者说到底什么样态的诗歌具有当下性。诗人的生活可以分为这样二个层次:一个是诗人的物资生活,一个是诗人的精神生活。前者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共享的生活,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生活,其基本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信息化、碎片化、智能化和商
业化以及日趋平面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正与传统的生活观发生越越深刻的背离,朝向一种不
可预知的方向滑下去,掉在地平线的下方。我们似乎正经历一种与远离光的生活,人们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窒息感袭击每个人的心头。那么,诗人的精神生活或内心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诗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正经历着内心激烈的挣扎,无时无刻不处于被抛弃或被疏离的状态,惶恐与不安是内心的基本写照,即便是表现出平静、淡定也通常有洋装或自我麻痹的成分。当代社会的利欲熏心和唯利是图,使诗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孤单无助、无所适从或无所事是,诗人不得不努力调适自己的心态,但仍然难以融入“主流”,成为既得利益之外的边缘人。可以这样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起,诗人的当下生活都是匮乏诗意,甚至是毫无诗意的,即便他把自己关闭在某个封闭区域内,弹奏诗歌的古筝或琵琶,也难说拥有一个真正的诗的生活——有序的,优雅的,且有自信与自尊的生活。
这就是今天的诗人生活,这就是今天的诗人所呼吸的语言空气,他的写作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进行。那么,诗人该如何表现写出这个生活呢?我想,首先诗人的写作没有必要为生活进行辩护,他应该直面这个生活,写出这个生活给自己带的惶惑与困倦,写出自己的质疑,做出自己的判断。是的,今天的诗人比以往任何时期的诗人都更加困难,当他开始进行这种写作的时候。其次,诗人必须善于把自己所经历的生活进行词语的透析,过滤掉那些一般意义上的说辞(即表象)。所谓
的失落感、痛点或者司空见惯的丑恶现象等等,这些不过是生活的残渣而已,诗人不要止步于此,而应写出沉淀后的生活——那是诗人对现实的鉴定书,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分析与生命救赎。当然,诗
人从就不在意生活是否具有美或者是否可爱,他不断去探索生活的本质,并能够将这种本质写成诗——写出具有真理属性的本。当诗人能够实现这样的写作的时候,他的写作就有了有效性,有了当下性,就会获得一份属于诗人的成就感。
诗人的生活确实与一般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分野,比如,诗人生活更具有本属性与精神特质,诗人是一个内心的默默写作者与精神自我流浪者的混合体,他时刻处于某种静态与动态的共振状态。诗人在这个状态下,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不仅仅是一个写作者不倦的书写,更是一个孤岛在生活的暗处独自发光。因此,诗人的生活具有独立性,具有与一般意义的生活既相融又相悖的矛盾属性,诗人生活在另一个地方。但是,诗人是热爱生活的,这个生活包括了一般意义的生活,更包括他的内心生活——诗人具有诗的意志力。
诗与生活的关系往往是十分抽象的,甚至在某些人看很可能是一个并不需要论述的伪命题,他们从不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觉得所谓的日常生活即是诗的生活,他们的写作缺乏必要的思索与反思,这必定导致其本的苍白无力,甚至可有可无。匮乏对生活醒悟的写作,要么是假大空的大路货,要么是假小空的无病呻吟。
时代或许总是不尽相同,生活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些对诗人说并不重要,重要的诗人要在生活中到它的本质特征,为生活赋形,为生活建立起诗的体制。是的,诗人写诗不是对生活的描摹而是对生活的发现,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对生活的抗争。诗人是生活的勇者,是时代的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