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常规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的研究
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问题提出...............................................1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内容...................................1
研究的对象、方法与过程.................................2
研究的结果、结论及分析.................................3
研究成果...............................................8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9
参考文献资料..........................................9
新课程背景下常规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的研究
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题主持人:姬新亮
主要研究成员:陈锋 韩爱景 王运生 孟庆霞 张舒 苏相玲
执笔人:陈锋
[内容摘要]   
当前新课改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改形式下现在不少课堂仍然是涛声依旧,新旧教学观念的激烈碰撞与交锋,不可避免的会爆发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常规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的课题研
究更显重要性,我们应该在常规教学原有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教学环节,适时适度、循序渐进地加上新课程的元素、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新课改  常规教学方式    继承    发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尺讲台,曾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传统教学方式和众多听课学生的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在汹涌的新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使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问题提出
柏梁镇一中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在校师生千余人,共16个教学班,生源全部来自于农村。建校之初杨西恩校长就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树品牌,十年创名校”的奋斗目标,回顾学校十余年走过的路程,可谓脚踏实地、步步扎实。2010年我校被评为“许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在全校上下喜悦与憧憬之时,又适逢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教育中精华成分的辨证继承就成了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变革的时代,既需勇敢的反思,也需坚定的传承,千万不能丢掉已被教育规律所科学认定了的传统与常规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把旧的优势保留下来,并引入新的元素,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越来越好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思考如何有效地实现资源本土化,在新课改背景下合理的继承和发展常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内容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进行班级教学时灵活使用的各种形式,如: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课外观察、作业反馈、质量测评、个别辅导、参观学习、专题讲座等。常规,是指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和通常的做法。统观我县各个学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为主,作业反馈、质量测评等为辅教学模式。 
老师在上面讲,做板书,学生在下面静静的听,做笔记,这是“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教师表演独角戏,一言堂,生硬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长期并广泛的存在于
我们国家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并不是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无是处,坑害了一批批的学子,起码说它还是培养出了许多人才的。但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潮流中,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这个观点我们已经阐述过不止一遍了,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根据政治课学习的辩证法知识:“内因对事物发展起本质性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学得不好,不能把责任全推到老师身上,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课堂教育对学生的确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课堂改革势不可免。
(二)研究的内容
1、理论方面进行常规教学方式的系统研究。理清教学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调查了解镇一中及周边学校教师现有的教学方式及存在问题,了解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提出转变教学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实践方面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达到教学相长。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
习方式。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三、研究的对象、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鄢陵县柏梁镇一中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主要涉及英语、物理两门学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症结、原因等。
2、比较研究法:实验中可以将每个年级的几个班进行比较,或将一个班对等分成两个组,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选择若干个点,如不同班次、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方法的使用进行个案研究。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5、理论探究法: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教育改革动向进行理论探讨。
6、经验总结法。通过个别典型案例、课堂实录、师生交流、专题活动等形式加以总结,以体现常规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实效性以及学生的认可性。
(三)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报告本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8—201110月)
主要工作: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分配各成员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实施过程,完成开题报告。
负责人:姬新亮
2、研究阶段(201110—20123月)
从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具体探索常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的应用途径和策略。
3、结题阶段(20123—20125月)
1、完成结题报告撰写。
3、申请课题组专家鉴定,举办课题研究经历、成果展示会。
四、研究的结果、结论及分析
(一)继承和发展常规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常规教学方式为何至今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仍然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统一的考试制度(尤其是传统的书面考试),并以此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教学过程
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真反思这些常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多地表现为控制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采取管制、指示、命令等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并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这些措施不仅使学生束缚过多,压力过大,疲于应付,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由于我县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的差异,不同乡镇的不同学校推进和接受新课程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我校虽花钱购置了“班班通”设备(都是一些被淘汰的东西),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能和多媒体课件培训,可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的又有几位,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又有几个,那么就不可能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纳入课堂教学中;还有,开学初学校组织班主任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借鉴他们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回来后我们都在反思,杜郎口能把好班弄成了“乱班”,我们能把“乱班”弄成好班吗?面对我校的实际,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差异性”。所以,新课程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得适时、适度逐步展开,常规教学方式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但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止步不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创新,走一条适合自己特的办学之路。从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所谓“茶馆式”的教学,到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均可看作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创新,推动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素质,换来了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认真学习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丢掉已被教育规律所科学认定了的传统与常规的东西。若固守这样的常规,不但无法真正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新理念,而且会使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课堂中消失,这必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行。对这些,我们仍应继承,甚至发展。为此,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二)继承常规教学方式的传统元素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成,都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虽然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但问题不在于全盘否定它,而在于如何改进完善它。毕竟课程实践的价值取向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选择。应该说,新课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推陈出新。我们所持的态度应对传统教学在总体批判的同时不妨对其部分合理内核的吸收、继承与创新。那么,怎样处
理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呢?
1、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在总结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古代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体系。如启发式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相长原则、温故知新原则等。我们今天的教学原则是对古代教学思想精华的继承。科学合理地把这些教学原则运用到我们的常规教学方式中,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又应用于教学实践,对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原则仍在实践中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教学原则应该在不断发展着的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完善。教师在遵循教学原则时,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