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
                                通海县职业高级中学 张丽荣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读书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ppt上呈现的贫困山区的读书图片,再进行小调查:
你读书的感受:
A  B苦中有乐  C  D乐中有苦
你读书的目的:
A 考出好成绩  B 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究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
    50年代后期,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动情的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
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2. 字词积累
浩瀚:广大繁多     
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饱览:尽情观赏     
加惠:施惠,给与好处。惠,好处。
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往哲先贤:
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嗜好:特殊的爱好。
大抵:大概,大都。
3. 快速阅读课文,试着出文章每段的中心句,并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总结:文章采用了总────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以上四个思考题,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一)全体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朗读后思考:
1.出作者关于“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语句。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明确: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
(2)朗读课文第3
1.思考:“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中,“不仅……而且”是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递进关系,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说的“知识的增广”,后面说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2.怎样理解“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明确:我们可以从读书中学做人,学作者的人格。
3.作家作品连一连
4.仿照课文句式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学得          ;从      学得        ;从
      学得     
4. 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例证法,排比的修辞手法。
(3)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
1.书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给人什么影响?
好书: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引用) 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               
坏书:宣扬暴力等   
  (引用) 雨果:读书使人避恶。
2.请举例说明
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

小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3. 赏析雷锋日记(片段)和 海伦凯勒 事例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勤奋苦读的故事,从榜样中寻力量
;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凿壁借光: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头悬梁:汉朝人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锥刺股: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年轻时曾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个君主的赏识,只好失望回家。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增进自己的学问。苏秦日夜埋首读书,可是每到深夜,就不由自主地瞌睡起来。苏秦为了驱除睡意,便将一把锥子放在身边。每当自己昏昏欲睡时,便拿起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剧痛令苏秦睡意全消,再次提起精神读书。一年之后,苏秦终于学有所成,再四出游说各国君主,更
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

    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晚上,他就用一只白绢口袋,抓很多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照明读书。孙康情况也是如此。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少年童第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师总结:这些人他们全然把读书当作一种幸福,即使苦即使累也乐此不疲,终究他们成了大学问家,成就了一番伟业。我们现在读书的条件好多了,不勤奋读书确实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力量,刻苦读书,只有刻苦读书,将来才会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2.师生共同总结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可以供消遣,他是无声的老师,指引我们去探索人间奥妙,读书是让人自豪的事情,让心灵芬芳的好事,有这样的生活,还不幸福?
五、作业布置
作业超市:
1.摘录名人谈读书的格言。(10句)
2.读一本好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心得。
要求: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