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字、词、句等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展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感受读书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长形象思维,又因为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对本篇课文?论读书?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文学习中,教师要多举生活实例,注重课文的整体感知,来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2、体会比喻论证、比照论证等的作用。
3、体会本文语言的精炼及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导入
一、谈话导入
师:教师播放儿歌?读书郎?。我们应该做怎样的读书郞呢?读书有什么好处呢?读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取得了进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与英国出的哲学家培根进展一次“读书〞的对话。
二、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学习并体会本课词语:消遣、运筹、弛惰、狡诈、愚鲁、挑剔、辩驳、吞咽、咀嚼、梗概、蒸馏、狡黠、烦琐、辩证。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能说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学生可能勾划的语句:
〔1〕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2〕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师生学习词语并齐读以上三个语句并探讨:他们都论述了读书的那些问题,板书:〔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小结: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拟,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都是围绕着“读书的益处〞这一中心话题的,此外作者还谈了读书目的、读书的方法及其读书的作用等问题。
四、理清作者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6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和求知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求知,做学问及读书的目的。
第二局部〔第7—9段〕阐述对不同的书绿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
第三局部〔第9—12段〕论述读书对于塑造与改造人的价值。
五、探究课文内涵: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换成“论知识〞或者“论求知的目的〞?
2、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意义?读书不当的反作用有哪些?
3、?论读书?一文融注了培根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谈读书教案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漂浮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
赶快读书吧!
八、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比照论证
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