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生字。
(检查并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回顾旧知,导入新知,也能让这节课的效率更高。)
二、研究课文。
(一)研究第二部分。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研究的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第二部分,看一下不同时期的人对于研究、读书的不同态度。
出示课件: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XXX2.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XXX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XXX:
出示课件:
XXX,字XXX,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XXX,世称XXX。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XXX”。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
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6.那么这“三到”的干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马马虎虎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着了也不能持久。
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谈读书教案
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预设:“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思想既然曾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XXX的读书法是什么?
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研究。
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生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着多少。
生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都听不见。
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
师小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消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获得高效的研究,就需求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论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胜利。
(二)研究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
出示课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神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XXX
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XXX,那么XXX是谁呢?
出示课件:
XXX,初名子城,XXX,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XXX的创立者和统帅。
3.这段话出自XXX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读书人研究,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