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教案
学情分析
《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既歌颂自然,又借物抒情,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从形、声、、味等角度,抒写出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作为七年级刚入初中的新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其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枯燥的“教”,而是要带动学生体会景物中所含有的情感,去感受四季雨的情态,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画意美和抒情美。
教学思想
本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声音、雨的气息,表现出了的趣味,的性格,雨的情。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读美文,一边借助展示图片、多媒体课件感受之魅力,体会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悟作者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抓住重音和停顿,培养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鉴赏能力。
  3.在诵读中,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感悟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赏析语言特,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回顾思考写雨的古诗词名句,并抢答。
教师点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孟郊《旅行》
  学生齐读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不同季节的雨。你能描绘一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特点吗?学生自由回答。
  雨是沟通天地的精灵,滋润着万物。当代诗人刘湛秋特别喜爱这美丽的雨,于是便饱含真情地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雨的四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散文,走进雨的世界。
  二、初读感知
  (一)预习检测(同桌互查)
  1.读准字音。
  静)    (lì)临
  吝啬(lìnsè)      (duō)咄逼人
  粗(guǎng)      干(sè)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无题抒情诗》,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
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三)指导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教师范读2~5段,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并简述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
  3.学生读课文。(可为学生配乐,在学生朗读时反复提示感情的处理。)
  三、欣赏画面
  鉴赏散文的美可从三方面进行: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雨中的画面。
  1.分小组讨论: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在学生朗读时读到的佳句让学生齐读。)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2.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也用他深刻独到的观察,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现在,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雨景图,交流讨论,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点拨:可从课文原句、修辞手法、画面描述、表达感情、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
要求:组内合作完成并展示,展示形式多样,可读、可写、可朗诵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示例:春雨图中“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的形象生动。)
    3.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雨的四季”?
  答案:不能。“四季的雨”强调的是“雨”字,显得呆板、生硬,有局限性,而“雨的四季”则更加灵动,赋予了“雨”人格化彩,充满情趣和意境。同时,作者并不局限于对“雨”的描绘,在表现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时,也借雨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四季图。
写景抒情散文
  四、拓展延伸
  师生在充分欣赏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后,再来读读季薇的《雨的抒情》,比较一下与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在艺术手法、感情的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作为一个能这样细腻地体会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该有怎样的一种情怀?你还知道哪些作家具有这种情怀?
  (此处答案灵活多变,强调发散性思维,只要讲出异同点,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同一时间聆听到了四季的雨声,重点训练了通过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领略了散文的赏析方法。其实我觉得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二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徒添愁思,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七、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本地区绵绵秋雨的情景,不少于400字。
  八、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春雨——温柔、娇媚
          美丽      夏雨——热烈、粗犷    爱恋
          喜欢      秋雨——沉静、端庄    追求
                  冬雨——自然、平静
 
 
附: 
雨的抒情
季 薇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得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