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我不要吃菜
一、背景
林非,5岁,父母都在外地上班,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平时都是外公外婆带。
林非,一个出生时不到三斤的小女孩,瘦瘦小小的,非常的可爱,但是看似个乖宝宝的模样,却是小班里算特殊的一个孩子。主要表现在脾气怪、自理能力差、任性、不合、挑食。在上课做游戏时,她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大家玩,自己却不参与,叫她她就是摇摇头;户外活动时,她也只是自己一个人玩;最令家长、老师、阿姨头痛的是,她很挑食,几乎幼儿园里的菜她都不喜欢吃,而且她的体质比较差,我觉得和她的挑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观察的行为习惯及相关问题
1、“开饭咯,快坐好,今天的菜很香,是番茄蛋汤”,小朋友们都分到一份饭菜后,便津津有味地吃着,只有林非还厥着嘴,拿着勺子在碗里搅来搅去。“林非怎么啦,快吃呀,今天的饭菜很香的。”“我不要吃,我不要吃”林非哭着脸说。没办法,阿姨只好把碗里的菜拿掉。
2、吃中饭的时候,林非边吃边往桌上吐菜,用勺子在碗里挑出他不要吃的菜,然后放在桌上,有时候会掉在地上,叫他捡起来也无动于衷,只顾自己挑菜,自己吃饭。把不要的菜推到前面,离自己远点,一不小心,碗里的汤就洒了出来,地上桌上都是。
3、又是吃中饭的时候,阿姨盛了一碗满满的饭菜给林非,可是她又摇摇头说不要,阿姨给她弄掉了一点,她还是不要,最后给了一碗白饭,她就开始吃了。阿姨好心又给他盛了点菜,可是她看了一眼就把它推开了。
三、成因分析
1、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遗传的,往往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后天的学习、模仿而形成的。通过了解,林非的妈妈是个很挑食的人,她也很不喜欢吃肉。在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把一些菜都挑出来,渐渐的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形成了挑食。
2、林非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外地上班的,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和孩子交流,一般由她的外公外婆来带。上一代的教养方式与父母辈的教育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外公外婆过多的溺爱,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让孩子过着“皇帝”式的生活。无论是从物质上、行为上都是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挑食这种不良习惯。
四、措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能获得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
    1、父母在吃饭的时候不挑食,有什么菜吃什么菜,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
    2、以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强化她。林非很喜欢小动物,外婆给他买了一只兔子,他喜欢的不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带上那只兔子。与外婆共商后,确定了一套方案。让林非多吃菜,不然小兔子就不和她玩了,还要把小兔子送掉,她想着不能和小兔子玩,兔子又要被送走了,便开始吃菜了,虽然刚开始是吃一点点。
    3、让林非懂得一些蔬菜肉类的营养价值,对于身体的好处,不吃是长不大长不高的。
    4、让林非知道自己经常生病、打针、吃药,是因为自己太挑食,不吃菜的原因。生病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会很心疼、很伤心的。
    5、与林非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亲近她、和她玩、聊聊天,从而建立起她对我的信任,愿意听我的话。
我的阿姨五、效果
    经过我们的努力,林非的挑食程度已经减轻了,现在幼儿园的菜也开始吃了,虽然吃的不多,但是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老师和阿姨都觉得很欣慰,很开心。在家的时候还会跟妈妈说要多吃点菜,不吃的话没营养长不大的。看着她这样的成长、进步、改变,觉得做老师是幸福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