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的读后感2
    《桃之夭夭》的读后感2提要:性格决定命运小说作者可能就是要说,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就应该以简单平和向善的心去感恩
资料来自
    《桃之夭夭》的读后感2
    作者:钱燕萍
    性格决定命运
    ----赏析王安忆《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是王安忆2003年完成的一部作品,其名取自《诗经·国风·周南》中的《桃夭》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并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而“桃之夭夭”则是被反复咏叹的一句,既比喻新娘的美丽,又比喻新婚的幸福,作者以此为题,也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参照《桃夭》的具体诗句也能够看出小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圆满结局。
    小说首先写的是女演员笑明明,然后引出主角笑明明之女郁晓秋从出生到结婚生子的人生故事。其中少女的成长是主题,在这过程中,少女必须不走歧路,少走弯路,在众人目光对于自己身体的审视下走上“宜其家人”的道路。在从建国到后这以一大的背景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说中,作者不断强调郁晓秋之所以能走上如此完满的道路,是因为她的“择善”之心。“她似乎天生信赖人生,其实不是无端,她是择善,就不信会有太恶。这股乐天劲使她的混沌变得光明,而不是晦暗。”同时,整部作品对于俩母女热情、仗义、乐天的性格不吝赞扬之情。瑞士着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结论也正体现在《桃之夭夭》这部小说里,正是因为郁晓秋善良与择善的品性让她最终收获幸福。
    这部小说的一大新颖之处就是每一章都以一句描写花的古诗为题,独具匠心。王安忆说,这些都是她用心翻书出来的。如果把原诗一首首调出来看,便能发现与小说故事的发展脉络是相吻合的。
    第一章为“梨花一枝春带雨”,这句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一整章讲述的是笑明明作为演员的故事,写她遇到的人与事,如老大哥、郁子涵。最后她与郁子涵成家,生下一对儿女,继而因郁子涵的不忠和他三反中牵连入狱而离婚,结尾处是笑明明招人非议地生下一个父亲身份不明的女儿,继而讲述以后的故事。再回到章节的题目,“梨花带雨”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在这章当中自然是形容笑明明的美丽,全文一开始便写到“她长相是清丽的,疏眉淡眼,眼型很媚,细长的眼梢甩上去。倒也不是吊眼,而是人称的丹凤眼,笑起来先弯下去,再挑起来。嘴唇薄,上唇边略有些翘。”直至后来笑明明的香港旅途受人追捧,所以将其比喻成“梨花带雨”是名副其实的。而在白居易《长恨歌》里,原句完整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其后两句是“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由此确实能看出笑明明与郁子涵分离的命运发展。长恨歌读后感
    第二章题为“新剥珍珠豆蔻仁”,取自元散曲《卖花声·香茶》,原句是“香茶细研片脑梅花粉,新剥珍珠豆蔻仁,依方修合凤团春。醉魂清爽,舌尖香嫩,这孩儿那些风韵。”写的正是十三岁前童年时期的郁晓秋,10岁左右的晓秋便已比同龄小孩发育快,于是针对晓秋的身世特点,市井小民将她身上显现出来的性别特质,用“风流”这两个字来命名。但是“当她瞳仁慢慢从正面移到梢上时,就有一种风韵,一种孩子才有的风韵,完全不自知的美魅,天真的风情。”这一时期的郁晓秋虽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但因为年级还小,所以还是受到社会市井的优待,同时还享受了舞台,与玩伴们的友爱。章末时,小玩伴本能的嫉妒之情结束了和晓秋的伙伴关系,这种类似的嫉妒之情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仍处处可见,这与晓秋本身的特质是分不开的,就如末尾写着“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有的人终身平淡无奇,有的人,极少数的人,却能生发出戏剧的光辉。这也是一种天赋,天赋予他(她)们强烈的性格,从孩提时代起,就拉开帷幕,进入剧情。”
    第三章“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时期的郁晓秋经历了组织宣传队、进入重点中学建立腰鼓队的事,随着她的成长,对她身体以及身世的议论愈加多了起来。“她从小到大,就是浸润在这种暧昧的含义里。随她的长大,这暧昧里面又注入了敌意。”章题“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用十分贴切
的“压”和“低”两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郁晓秋的美丽是越成长越逼人了。后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就像这一章描写郁晓秋的性别之美也是从身旁男女的议论中侧面体现出来的,如宣传队里弹琴的男生赤裸的自我批评的表白,和工宣队对15岁的晓秋用的“女人”这一形容词两件事,就能体现旁人的眼光中看出郁晓秋的女性之美。
    第四章“豆棚篱落野花妖”摘自明散曲《花影集》,这出处并不好,所以也只能猜测它的意思,整章写的是郁晓秋所在初中下乡劳动,以及随后毕业分配下乡的经历。“豆棚、篱落、野花”都不是上海城市里的风景而是乡间景,十六岁到二十出头的郁晓秋越发娇美,而在这段时间里,晓秋也遇到了她的初恋何民伟,开始是类似同性关系的相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自为伴的朋友便相互喜欢。这章里,描写何民伟千里北上探晓秋,以及后来两人单纯又浪漫的相处的一部分是全书难得的正面的描写郁晓秋幸福时光的部分。章节结束处,郁晓秋也被母亲“捞回”上海,开始接下去的命运。
    第五章“插髻烨烨牵牛花”摘自陆游《浣花女》,小说的最后一章,也是年岁跨度最大的
一章。从郁晓秋二十出头到她三十二岁的时光,小说故事中有关晓秋的变故也发生在这一章,她与何民伟甜蜜相处谈及婚嫁,却到头来无法挽回的分手。晓秋的哥哥入狱,难产而死,留下一子,她无微不至、视如己出,在的婆家她竟得到了家庭的关怀,后又与夫结婚,再添一个女儿,“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农妇,在自然的、室外的体力劳作和粗鲁的爱中长成,生活的。”这时的郁晓秋在别人眼中和自己的感受中都是幸福的了。“插髻烨烨牵牛花”一句就是写把牵牛花当作头饰插到发髻上,光彩烨烨,是一个农村妇女最朴素的打扮,也是最美的打扮。从这明丽优美的形象中,透露出《浣花女》女主人公对于婚姻、同时又是对于生活的无限喜悦之情。就如同中年郁晓秋的形象及感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