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 )胜利会师.
    1935年6月9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历史的镜头永远定格在那一天。1936年6月5日至8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工农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典礼上,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典礼。并为红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川誓师大会。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胜利!
    一、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来第一次与苏联红军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当天上午9点30分,会师典礼在鸣锣奏鼓中开始。周恩来主持了会师旗的升旗仪式,朱德、王稼祥领了旗子,朱德代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央红军发布了全军《入川誓词》和《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史称“三大”)。宣读并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渡过黄河举行最后的反围剿作战的宣言》及《遵义会议后政治局对形势判断的第二个问题》、《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等重要文稿。
    1、红军第一次渡过黄河,进行战略转移,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奇迹。
    1935年2月10日,在周恩来和王稼祥领导下,中央红军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总结党的“左”倾错误,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做法,并根据中央的战略转移,于2月21日开始向西北转移。红军以其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先后击退国民党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四次反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2、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博古独断长征的历史转折。
    1935年1月下旬,中央红军在四川草地和中央苏区交界的遵义地区,遭到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2月7日、9日,国民党军又三次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突然进攻,造成四次反围剿战役失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转移途中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由主持。会议根据敌人重兵集团的包围和牵制,坚持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坚持战略转移的方针,一致同意放弃川陕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会议根据中央的正确决定,确定中央红军主力从此离开苏区开始长征。
    3、在川陕根据地,党中央果断决定“反围剿”的作战计划,改变战略方针:
    为使红军主力渡过黄河后,渡过敌人占领的广大地区,为发展川北根据地创造有利条件。
决定由朱德、周恩来组成“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总司令,周恩来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团司令员,贺龙任政治委员。由于当时国民党军队实力较强,为了争取胜利,蒋介石决定“反围剿”作战计划以“围魏救赵”为主要目的。根据中央有关“反围剿”作战计划和红军总部的指示意见,4月初至5月底,红军主力渡过黄河作战;5月下旬至6月初,红军主力由川陕革命根据地转移到川南;到6月底,红军主力越过黄河,进入川南。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与川陕根据地会师的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赤水等地。
    4、、朱德为红四方面军指战员题写了“胜利会师”的前额并亲笔题词:
    万岁!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红军胜利会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两个方面军在同一地区同向会师的全民族大联欢,不仅显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世界人民共同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光辉历程,而且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亲笔题写的前额,笔划舒展,气势宏伟;朱德亲笔题写的前额,笔力遒劲。两个红军共同会师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5、会师后,中共中央将其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边防军”;
    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军区”,司令员杨尚昆,政治委员周恩来,政治部主任徐海东,政治委员董必武,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一政委。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军区第一纵队及红一方面军第六纵队。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军区第一纵队及红一方面军第六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反“围剿”总指挥部及红军总部直辖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第五纵队改组为红一军团第六师(师)及中国工农红军第20师,红25军团未变。
    6、6月23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抵达达县江口镇时,周恩来从附近赶来迎接。
    此时,两军相距不足十公里。为了便于两军会合,周恩来将指挥权交给了王稼祥。王稼祥是中共中央早期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军委书记。1935年1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长征胜利结束后,王稼祥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总政委,协助周恩来指挥长征。5月上旬,中共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成立四方面军总前委及军委纵队,王稼祥任纵队司令员。总前委下辖3个纵队:红25师、红30师;军委纵队下辖3个纵队:红30师、红35师。
    二、会师的意义
    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中国工农红军不能长期作战的局面,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从而打开了通向全国的大门,为最终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红军首次在战略大转移中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地区中作战两次到达川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次战略大转移,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折!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征意义和国际意义十分重大。
    1、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使国民党当局在全国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先后在正面战场和后方战场进行了五次“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而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作为主力红军的红十二军、红四方面军相继失守,让国民党当局陷入极度被动。红军长征实现战略大转移,打开了通往全国的大门,打通了通往抗战胜利和抗日战争初期的“生命线”。对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红四方面军创建,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雄厚战斗力的中央红军,这为今后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长征开辟了道路,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战场。
第三军团
    从某种意义上讲,红四方面军创建,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雄厚战斗力的中央红军,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由中流砥柱,转向伟大的胜利和发展阶段。这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长征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革命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周恩来等正确领导下,经过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战胜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及“反围剿”斗争中所产生的困难和挫折,最终胜利会师。
    3、长征中红四方面军在川滇黔边地区进行战略大转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保存和发展长征主力,为后来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创造了条件。
    与国民党五次“围剿”地区中作战,两次到达川西,都是战略转移中极为困难的行军,而四师两团的二连(即团)也因病牺牲。在此次战略大转移中四师两团保存了大量主力,为以后的长征主力部队的组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三个月的长征结束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了革命斗争10个月之久,并在川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红军长征后继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开创革命新局面,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坚实的基础。
    中国革命走向新局面,红军长征虽然仅仅走了7个月,但是它使中国革命的进程实现了新的转折,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武装斗争走向统一战线、武装夺取政权、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转折。而红军的长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长征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而且改变了中国革命战略方针和战略任务、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形势。从战略意义上讲,长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军事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并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5、在抗日战争中贡献很大一部分。
    抗战时期,蒋介石、阎锡山等人企图用武力控制黄河两岸,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方面军。由于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坚强领导,抗战取得极大胜利。1936年12月,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次战争中,红军坚持抗日根据地,在战略上牵制了日军兵力,并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于1938年2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
    6、长征是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开始,是东方共产主义的伟大觉醒,是无产阶级革命事
业新纪元第一次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要标志;
    长征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使无产阶级走上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这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革命家团结一致、英勇奋斗的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宝贵精神财富!
    三、会师的意义有哪些?
    指出:“我们长征胜利的原因,第一是在党内的团结,在众基础好,没有敌人的破坏,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倒,没有什么意见可以不说,只要同志们团结一致,我相信我们的力量也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取得胜利。”“而红四方面军,由于受到了国民党政府军队的进攻,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所以现在还没有完全胜利,但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是有希望的”。二是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策略。当时中央已经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我们正走在革命走向胜利的康庄大道上!”高兴地说。经过7天7夜的长途跋涉之后中国共产党终于取得全胜,长征也就结束了。
    1、奠定了革命的政治基础。
    在经过长途跋涉后,中央红军开始了新的长征。这是长征胜利的政治基础。在民族危亡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号召广大军民向国民党反动派宣战,号召工农众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和武装起义及武装,实现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军事打击的目的。这是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第一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长征中作出了正确判断与决策,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开辟和巩固了陕北根据地。
    中央红军长征时,在敌人重兵包围下,陕北苏区面积仅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但是经济却十分发达,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第二块革命根据地的先遣队。1935年2月初,陕北苏区的红一军团首先开辟出新的根据地。当年10月,红一军团攻克延川县、志丹县,并乘胜攻占了黎平县城——陕北重镇延安。同时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其他部队坚持战斗14个月,与全国人民一道反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取得重大胜利。仅在陕甘边地区就先后收复6个县城(延川县)、2个县(志丹县、绥德县)、4条川边公路及9个县
城(绥德县)、5个城镇(黎平县、志丹乡,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3、创造了北上抗日的伟大胜利。
    红军北上抗日,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围剿”部队,使中国革命向北发展了。与此同时,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国内革命统一战线。北上抗日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日信心,成为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前提。
    4、打开了与国民党军决战的通道。
    红25军与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阿坝地区进行了激烈战斗,红军两次强渡大渡河时都是以劣势装备取胜,但也有一些重大战术突破。红25军在大渡河阻击时,虽然伤亡较大,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则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决战,将两个方面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等进行了统筹调配,对国民党军反截击形成了一个强大制约。
    四、关于长征的总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