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 军 第一 方 面 军
  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0年八月,是、朱德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红军主力。后来曾改称为中央红军。
   
一九三0年五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据此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辖三个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第三军),第十二军,随后,赣西南的地方红军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二军,也归属红一军团建制。同时,红五军团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辖两个军:第五军和第八军。随后,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编成第十六军,也归属红三军团建制。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支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余人。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撤销了红一方面军及其领导机关,所属各部队直接归中革军委指挥。此后,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一九三二年二月,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强令中央红军攻打赣州,不仅久攻不克,反遭重大伤亡。三月,中革军委重编第一、三、五军团。一军团,林彪任总指挥,任政治委员;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六月,党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及其指挥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红一方面军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八月八日,重新恢复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十月,正当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紧急时刻,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由于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继续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五月,成立中国工
农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七月,红一方面军分成中央军(由总部直接指挥)和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两部分。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后,改称第一方面军,八月初,中革军委任命周恩来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九月,党中央又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十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胜利地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十一月,将陕北的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彭德怀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后改为杨尚昆)。原第一、第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总兵力一万一千余人。
红 军 第 二 方 面 军
    红军第二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六年七月长征途中,是由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组建的。
   
    红二军团的前身是湘鄂西根据地红四军和红六军一九三0年七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下辖红二军和红六军,全军团共一万余人。同年九月,党中央派邓中夏任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一九三一年三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治委员之后,红三军脱离根据地,转战鄂西北地区,创建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同年十月,红三军主力返回洪湖根据地。一九三二年一月,关向应到湘鄂西任红三军政委。同年三月,红三军取得襄北地区作战的胜利,部队发展到一万五千余人。但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积极贯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致使洪湖根据地丧失,红三军被迫于九月底退出洪湖根据地,经豫、陕、川边界、行程七千里,于十二月撤至湘鄂边,一九三四年六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建立黔东根据地。七月在贵州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第三军团
    红六军团是一九三三年六月,由湘赣边根据地红军和湘鄂赣边根据地红军一部,在湘赣边根据地组成的,辖红十七师(由湘赣边红八军改编)和红十八师。最初未成立军团领导机关,暂由红十七师首长统一指挥。一九三四年七月,中央书记处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三军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