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已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知识接受者,历史教学新课程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讲学生熟悉的人和故事,树立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我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学生们几乎都不会回答。我接着又有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哪个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他有什么成就让你知道他?”这时同学往往七嘴八舌地讲开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使他们觉得原来他们也有着许多历史知识,历史学习并不是那样艰不可攀。在授课中讲到具体的内容时,我会有选择的讲一些学生能够知道的小故事或电视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春秋战国时,会讲一讲”老马识途”,”退避三舍”等小故事,或是和学生一起背诵几句《论语》,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还使得枯燥的历史活了起来。
退避三舍的故事
二、多学科知识渗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有一部分兴趣广泛的同学,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也可能因为觉得历史单调枯燥而厌恶历史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就努力贯穿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来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讲“北京人”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材中提到了“剑齿虎”和“肿骨鹿”,我就请喜欢动物的同学起来回答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加以导引,使学生了解历史课是一门无所不包的课程。又如在讲解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时,我把“家”分解成“人”和“豕”,告诉学生说“家”就是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的地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干栏式”房屋有了深刻的记忆,又从汉字的造字方法上讲解一下“会意字”,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了解历史的丰富性。
三、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以展示个人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我们不可能象对待流水线上产品那样对待和培养学生,在个性发展为主的今天,教育必需要为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服务。教师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样,课堂也不是教师个人的空间,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不能个人占据整个课堂空间,必需要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空
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展示个性,这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改变一个班级课堂沉闷的状况,我在这个班开展了课前小故事的活动,让学生用三分钟左右讲一则小历史故事,必需讲清故事发生的朝代或出处。几名学生过后,课堂开始变得活跃了,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的意识和要求,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开始多了起来。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改变了课堂沉闷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搜集和整理故事的同时,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了。通过这种学生的自我展示,既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增强,又从另一角度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现在的青少年是伴随着有声有的新的传媒手段长大的,那种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他们的需要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他们更注重信息来源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这就给我们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适应新的形势,在教学中立足于现有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使得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在具体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有声有”地“动起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贴近学生的兴趣所在,不要让学生觉得乏味。
第二:当堂训练的内容尽可能“游戏化”,用学生愿意参与的方式进行课堂训练。
 
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具体的人,教师也不应是板着面孔的教书机器。只有教师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客观上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只有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