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里的名人结局
作者:小史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8年第08期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他们的故事后来变成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成为经典传诵至今。我们都以为这些名人就是故事里的样子,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最后的结局。今天,小史就带领大家穿越回古代,看看那些成语故事里的名人最后都是怎样的结局。
        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夺嫡之战出逃国外,经过楚国时受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招待。楚成王问重耳日后打算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回答:“如果我能当上晋王,与贵国交战时一定退避三舍。”所谓的舍,就是军队的补给站,一般与大部队相隔三十里。后来两国交战,已是晋王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信守了自己的承诺。
        后来,退避三舍被用来形容刻意退让或回避,在使用中往往带有贬义。
        不过,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楚国大将子玉。子玉是一
退避三舍的故事
性格激进的人,其实晋文公之所以会选择退避三舍“认怂”,另一个原因就是看准了子玉的这个性格缺陷。
        眼看着晋文公认怂,子玉的自信心顿时膨胀,他指挥部队长驱直入,追着敌人的屁股跑。
        晋军退到了三舍之后,用以逸待劳的士气迅速击败楚军,子玉兵败,引咎自杀于逃跑途中。
        由此可见,退避三舍其实是一种高级战术。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便已懂得谦让的美德,吃梨时挑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其实,孔融性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温和,反而带着些耿介豪纵,言行出格的事也是常有的,在与曹操共事的过程中没少给曹操添堵。
        碍于他的名气和号召力,曹操一直隐忍不发。终于有一天曹操从孔融发表的一段“父子无恩,母子无爱”的言论中到了突破点。当时社会主张以“孝”治天下,“不孝”为大罪。所以,曹操就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礼”的罪名处死了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