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成语故事⼤全
中国的成语故事是有许多的,它们⼤多是在故事⾥蕴含了许多道理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的成语故事⼤全,供⼤家参考。
中国的成语故事1
兵不厌诈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难⼀》,繁礼君⼦,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年春天,晋⽂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公重⽿做公⼦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以后如何报答,重⽿说:“美⼥、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遇到两国发⽣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再交⼿。”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晋⽂公下令撤退九⼗⾥。楚国⼤将⼦⽟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退避三舍的故事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公的舅舅⼦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应当多讲忠诚和信⽤,取得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欺诈的⼿段迷惑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公听从了⼦犯的策略,⾸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个成语“退避三舍”,⽤来⽐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冲突。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诈:欺骗⼿段。⽤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欺诈的战术迷惑对⽅,以获取胜利。
中国的成语故事2
明察秋毫
齐桓公⼩⽩、晋⽂公重⽿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道德的⼒量来统⼀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天下呢?”
孟⼦说:“我听说,有⼀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祭钟,您看见好好⼀头⽜,⽆罪⽽被杀,⼼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就可以⾏王道,施仁政,统⼀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在于您⼲不⼲罢了!⽐⽅有⼈说:‘我的⼒⽓能举重三千⽄,但举不起⼀根⽻⽑;眼⼒能看清秋天鸟兽毫⽑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 “当然不相信!”
孟⼦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能⽤来对待动物,却不能⽤来爱护⽼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相信。⽼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的缘故。显然,这都是⼲与不⼲的问题,⽽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王道、统⼀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不是不能⼲!”
中国的成语故事3
⽂君当垆
卓王孙有个⼥⼉叫⽂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乐,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琴声暗⾃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静典雅,甚为⼤⽅。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君从门缝⾥偷偷看他,⼼中⾼兴,特别喜欢他,⼜怕他不了解⾃⼰的⼼情。宴会完毕,相如托⼈以重⾦赏赐⽂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物,只有四⾯墙壁⽴在那⾥。卓王孙得知⼥⼉私奔之事,⼤怒道:“⼥⼉极不成材,我不忍⼼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个钱。”有的⼈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段时间,⽂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活,何⾄于让⾃
⼰困苦到这个样⼦!”
相如就同⽂君来到临邛,把⾃⼰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家酒店,做卖酒⽣意。并且让⽂君亲⾃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穿起犊⿐裤,与雇⼯们⼀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有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个⼉⼦两个⼥⼉,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
波的⽣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君家奴⼀百⼈,钱⼀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服被褥和各种财物。⽂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地房屋,成为富有的⼈家。
中国的成语故事4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杀了太⼦申⽣,⼜派⼈捉拿申⽣的弟弟重⽿。重⽿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后必有⼤作为,就以国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天,楚王设宴招待重⽿,两⼈饮洒叙话,⽓氛⼗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你若有⼀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略⼀思索说:“美⼥待从、珍宝丝绸,⼤王您有的是,珍禽⽻⽑,象⽛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王呢?”楚王说:“公⼦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吧?”重⽿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天,晋楚国之间发⽣战争,我⼀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舍等于三⼗⾥),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益强⼤。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下令军队后退九⼗⾥,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左传·僖公⼆⼗⼆年》。成语“退避三舍”⽐喻不与⼈相争或主动让步。
中国的成语故事5
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马拯,听说衡⼭祝融峰⼈住着⼀个伏虎长⽼。他带了⼀个童仆,上⼭去拜访那位长⽼。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座佛寺⾥,果然有个须发皆⽩的⽼和尚。⽼和尚很热情,⼀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的油和盐正巧⽤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去买油盐。⽼和尚陪送他⾛出寺门。马拯独⾃⼀⼈站在寺边观赏⼭景。这时,从⼭下⼜来了⼀个叫马沼的隐⼠。两⼈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腰看见⼀只猛虎在叫⼈……马拯问了那⼈的年龄、容貌、⾐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后,忽然变成⼀个须发皆⽩的⽼和尚。”不⼀会,⽼和尚回来了,马沼轻
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却喜欢住在斋堂⾥。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的动静。半夜⾥,有只⽼虎⼏次来撞门,两⼈⽤⼒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决⼼要除掉这只吃⼈的⽼虎,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
第⼆天⼀早,两⼈说是后院⼀⼝井⾥传出怪声⾳,把⽼和尚骗到井边。当⽼和尚凑到井⼝看时,马沼⼀⽤⼒,把他推下井去。和尚⼀落⽔,⽴刻变成了⽼虎。两⼈搬来⼤⽯头,把它砸死了。两⼈下⼭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个猎⼈,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过夜。
半夜⾥,马拯突然被树下的⼈声吵醒。他借着⽉光⼀看,竟有⼏⼗个⼈,叫嚷着要替⽼虎报仇。猎⼈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被⽼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虎开道,成了伥⿁。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死在⽼虎嘴⾥,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虎吃掉的⼈,死后变成伥⿁,还要为⽼虎效⼒。成语“为虎作伥”由此⽽来,现⽐喻为坏⼈做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