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成语故事
先秦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包括“染指于鼎”、“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等。
“染指于鼎”出自《左传·宣公四年》,原文为“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子宋和公子归一起上朝时,公子宋发现自己的食指在动,他对公子归说“他日指动,必食异物。”到了朝堂,发现厨子正把楚国人进献给郑灵公的甲鱼切成块儿,分给大家品尝。公子归向公子宋翘了翘大拇指,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发现之后问他们笑什么,公子归便讲了这来龙去脉,郑灵公却说“真有这么灵验?” 等大家都入座后,每个臣子面前都有甲鱼,唯独公子宋没有。公子宋气的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这就是“染指”的由来。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退避三舍的故事
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之争。
此外,“一鸣惊人”、“画蛇添足”等成语也出自先秦时期的故事。这些成语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汉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