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
【考场真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做一粒希望的种子
播种希望庆祝大学毕业、我初中毕业的家族聚会上,轻描淡写地宣布“将要去新疆阿勒泰支教一年”,并让爷爷准备点“有希望种活的种子”。爷爷举杯子的手忽然顿住,奶奶开始了“惊天动地”的咳嗽。
“孙女儿啊——干吗去阿勒泰啊,那地儿夏天怕有三四十度吧,冬天还不得有零下四五十度吧,膝盖那么深的雪,你受得了吗……”奶奶顺完气,声情并茂,喋喋不休。
“去得好,我支持你!”爷爷笑得颇有深意。
我看着笑着的爷爷,看着垮着脸的奶奶,又看着嘴角带笑事不关己正在吃菜的,默默掏出手机开始查“阿勒泰”。
那里有空旷的大街,跟北京比显得矮矮的小楼,打出租车起步价只有三块钱;有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和天真善良的眼;有一望无际的牧区;有每年8个月的雪期,漫天飞雪,随便就掩埋一个人。
只有90来斤,可怎么扛得住,于是我开口问:“阿勒泰风雪很大,把你吹跑了怎么办?”
“我有种子啊!”
“啊?你有种子能有什么用?”
“种子啊,埋在土里生根,破土而出长大,有种子就有希望。”给我夹了一块肉,“我是去支教,那儿的孩子们会保护我的。”
我傻愣愣地听着,的爸爸——我的大大解释:“她看了个纪录片,讲阿勒泰的,说风景好,人也好,就是发展不太好,她就打定主意要去啦,要去给那儿的孩子上课,把时代的前沿科技、都市的风物人伦带给他们,叫‘播种希望’。”
开心地点头,顺便给爷爷布置任务:“爷爷,您再给我写两幅字,行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的,我一块儿带着,也是种子。”
说完转向我:“你把之前学过的网课,读过的书什么的也给我整理整理…….”
“也是种子啊!”我接口说。“对!”笑了,像阳光下一枝亭亭玉立的向日葵。
那一刻,我确信,她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无畏地破土、萌发、绽放,还要把芬芳的希望,再义无反顾地播撒3000千米,穿越半个中国,到遥远的欠发达的小城。
她出发前,全家人去送行,奶奶甚至开始抹眼泪,一遍遍地问:“孙女,你到底为什么要去支教啊?”
握了一下奶奶的手:“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好,还要问为什么吗?”
她的话悄悄地投进我的心田。我想,也许多年后,我也将努力站在阿勒泰的讲台上,像一样,做一粒用教育联系乡村与城市的希望的种子。
【得分点解读】
本文写一名大学毕业生主动“去新疆阿勒泰支教”,故事生动形象,体现新时代青年的特点,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爷爷、奶奶、“我”等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衬托这一形象,爷爷支持、奶奶阻挠、“我”前出难题后受到感染,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新时代的精神。本文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比喻如“像阳光下一枝亭亭玉立的向日葵”“她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无畏地破土、萌
发、绽放,还要把芬芳的希望,再义无反顾地播撒3000千米”,富有哲理,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名师专场】
2021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有两道,一道是半命题作文题,另一道是想象类作文题,都需要考生自己拟题。就评卷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拟题上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的表现是标题不新颖。
俗话说得好: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如同龙之眼、凤之头,不仅能鲜明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全文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会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之效。那么。如何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好标题呢?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修辞法。修辞法就是在拟题时,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效用是能使标题形象化、生动化。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比喻。事实上,2021年北京卷的第(1)题“做一粒____种子”本身就是一种比喻。我们在拟题时,只需要将“种子”的比喻义明确化、具体化即可,如“做一粒坚强的种子”“做一粒向往光明的种子”等。对于第(2)题,一位考生拟题为“点燃心灵的灯——与苏轼打电话”,以“灯”比喻信仰、理念、理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怎能不感恩?”(反问)“长发长,短发短”(对比)等。
引用法。引用法就是在拟题时,引用一此诗词、名言、歌词等,其主要效用是增强标题的亲切感和文
化底蕴。如“但使愿无违——给陶渊明打电
话”,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最后一句诗作题;“阳光总在风雨后——与史铁生的对话”,则引用歌词作题;等等。
组合法。组合法就是在拟题时,将几个方面组合到一起,其主要效用是形式新颖,往往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家庭教育123”,采用“文字+数字”组合;“爱心.童心.我所欲”,将三个词语单列,至于其中的关系,留待后文解决;等等。
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时,巧设悬念,吊起阅卷老师的胃口,其主要效用就是引人注意,夺人耳目。如2021年北京卷的第(2)题,有考生拟题为“如果你还在……”这个题目就设置了悬念:如果“你”还在,会怎样呢?读完这个题目,大家会发出这样的好奇之问,从而往下读;“您给的光明,以何报?——我给海伦?凯勒打电话”,这个题目在设置悬念的同时,也引人思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此外,有些考生还存在写作主题不集中、故事讲述不连贯、论证无力等问题,望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注意,避免在考场上失分。
【命题透视】
2021年北京中考作文题仍然延续过往的考查形式,两个题目二选一,题目一为写实类作文,“做一粒____的种子”与“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题目二为想象类作文。
题目一“做一粒____的种子”选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话为导语,引导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思考自己未来做什么样的“一粒种子”,也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该题贴近学生生活,将价值引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既可以写要成为像袁隆平那样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粒
好种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思考写如何去做一粒种子,立足土壤、积极吸收水和养分、向往阳光、健康成长,即使是在石缝等不利条件下也要生根发芽。题目中的“做”字,让人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想‘做’出怎样的成果”,要求考生深层次地追究前因后果,形成具体的记叙过程,体现考生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阅历。如何萌发种子,是受何人、何事、何境的影响、启发、启示的,过程必须写清楚、写明白,然后将主旨升华为:这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幸福之花也开满枝头。
写作时可以选取以下切入点:可以从诚信的角度,写父母的以身作则在你心里种下一粒诚信的种子,让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也可以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写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在你心中种下了积极乐观的种子,让你学会在困难中坚强乐观;还可以从无私奉献的角度,写默默耕耘的老师,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名师解题】
2021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与前几年一样,仍保持“二选一”的形式:第(1)题为半命题作文题;第(2)题为想象类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及文章的开头。如此一来,自是很好地保持了考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从命题内容上看,第(1)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述袁隆平的话,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他的缅怀与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考生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关注时事,向模范看齐。
袁隆平的这句话并不深奥,很好懂。所谓的“种子”并不是指现实存在的种子,而是化实为虚,寓意希望、目标、方向、梦想等积极向上的元素。题目空缺处可填入“有追求”“有梦想”“爱国”“健康”等充满正能量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