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谜窟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花山谜窟景区观光游览。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地的省辖市,黄山市不仅以奇特的山水风光冠绝天下,更以丰富的人文景观蜚声中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在给我们后代留下一批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同时,还留下一个至今无人能解的千古之谜——这就是花山谜窟。如果说,黄山是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和杰作,那么,花山谜窟则是古徽州人民无与伦比创造力的结晶。花山谜窟位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味最高、谜团最多的古代人工石窟,然而到底是谁在几百乃至上千年前,在这个偏远的市区,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创建了一个规模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呢?值得一提的是,石窟内一无佛像,二无壁画,三无文字说明,不仅是石窟内岩壁上无文字说明,连浩瀚的古徽州地方史志上也没有任何记载,附近的村民对石窟的形成也不甚了解。这些石窟究竟是何时开凿?何人开凿?如何开凿?为何开凿?开凿出来的石料又运往何处?我们不得而知。结合地质、历史、军事等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得出了以下八大猜想:徽商屯盐说、皇陵说、史前文明说、功能转化说、采石
说、山丘说、道家福地说、贺齐屯兵说。每一种猜想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又不能自圆其说,不能不说是个谜。今天我们就走进这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神秘、悠远、古朴的花山谜窟。在此祝愿您在我们景区游得愉快、玩得开心!
    现在我们即将走上台阶经过前方的观光索桥进入景区。请手持门票以备检验。在我们脚下的人行观光索桥,名为环溪索桥,桥全长130米,宽1.8米,2000年4月20日修建,于同年9月28日通行,可同时容纳300人行走,桥头堡是按照徽派建筑风格而建,桥下这条河流就是被称之为古徽州人民的母亲河——新安江,这里是新安江的上游,这一段水域叫渐江,顺水而下73公里就可以到达美丽的千岛湖景区。桥上人多时会产生共振,有些摇晃,请尽量靠桥的中间走,扶两边栏杆,钢丝与栏杆相接处是晃动的,小心夹到手。黄山导游词
    我们走过环溪索桥,跨过新安江就步入景区了。花山谜窟景区是由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屯溪区人民政府,于2000年4月20日联合开发,同年9月28日对外营业。最早叫古徽州石窟。可以说石窟是非常幸运的,在营业半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于2001年5月20日来到景区视察,并且对石窟赞叹不已,连声说:“这真是个宝,是个大宝。”还欣然为景区命名题字叫“花山谜窟”。“花山”指的是这边的山名,每到春暖花开
的时候,遍山开满市花杜鹃花,也就是映山红,所以就称花山;“谜”是因为石窟内谜团众多;“窟”指的是古代人工开凿的石窟,并非是天然的溶洞。石窟在很久以前就被一位老百姓上山采药的时候发现,当地村民也曾经自发性开采,但由于开发工程量太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右旁是沿江栈道通往景区西大门,让我们沿左方前行进入景区继续游览。
    花山谜窟景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东郊、新安江畔,距中心城区仅12公里,规划面积为61.2平方公里,是黄山山脉的延伸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庙宇宗祠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大成,是一个内容丰富、品味极高,能适宜各层次游客观光游览的综合性景区。目前,在整个景区7平方公里范围里已探明石窟洞口就有36处,随着山体的走势按顺时针方向从1到36分别编号。先已开发的有5处(2号,35号,24号水上石窟,33号和34号,最有代表性的是2号、35号和24号石窟),而它们几乎都分布在我们眼前这一座一座的小山头内,可以说,我们眼前的这些小山几乎都让古人给掏空了,只剩下空壳罢了。石窟对您也许并不陌生,常见的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各种溶洞,洞内是经过千百万年而形成的形态各样、绚丽多彩的钟乳石;另外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仙官洞府。花山谜窟的凿痕明确地告知我们这是古代人工的杰作。那么
我们今天就去2号和35号石窟内部参观,看看这被人称之为千古之谜的石窟究竟谜在何处!
    在您的左手边就是1号石窟的背面,它的洞口面朝新安江,正在清理中,暂时还未对游客开放,上面的摩崖石刻是景区开放后,一些名人所提。“神工鬼斧”是辽宁的画虎大师冯大中题写;而“天下奇观,千古之谜”是有中国原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提!从1号石窟的背面我们还可以看得出,整个山体是个名副其实的石头山,植被只是生长在一层非常薄的泥土上,而四周山体都是这样,山底下是石窟,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古人讲整个山体全部给掏空了,但目的然后,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右手边这条道路可以通往35号石窟,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石板路,是石窟中当年遗留的一些边角料所铺成的,在以前这边是块稻田,我们在开发石窟的时候把里面的淤泥清理出来,垫高3米,再把里面边角料经过后人加工修铺路面。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2号石窟,抬头可以看到洞口上方有书写着“环溪石窟”。这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当地的村民曾经对这个石窟进行过开发,但是最终由于工作量浩大而放弃了,只留下这四个字作为一个六年。2号石窟面积4800平方米,洞深146米。终年恒温在15摄氏度左右,内部的结构分为上下两层。由于石窟内光线较暗,路面湿滑,请注意安全!
    石窟一楼当中有一根非常粗的石柱,我们给它叫做“秦天柱”,说它有一柱擎天的气势,在大厅内部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这些方面隐隐约约突显出当时古人在力学方面、安全方面考虑的十分周全。在墙壁上看到很多清晰而有条理的凿纹,像这样的凿纹石窟里处处可见,都是原始状态,所以非常肯定这些石窟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地面上发现很多遗迹,似乎很像是一根根大石块采完之后留下的痕迹,但这些就能证明石窟就是个简单采石场吗?我们还不能过早下结论!请继续往前参观!
    在您的右下方,有两块石头,右边一块是石柱,左边的是石门楣,石窟清理时,里面当然也有所发现,这些毛坯石料就是当时石窟里发现的,考左手边的石门楣重达800公斤,而旁边这根石柱重达1400公斤,当人们看完这些东西之后,似乎更加确定了他们的第一种想法,那就是“采石”。但是也有很多的游客朋友反对这样的说法,反对的理由是:采石,完全可以露天开采,没有必要在地下进行,通风、采光、运输等都十分不便,还有塌方的危险,而且经测算,在石窟内开采是露天开凿同样体积石料成本的6到10倍,若纯粹是为了采石,似乎没有必要在石窟内进行。再说,石窟内的石料也并非是上等石料,属于中生代的粗砂岩,说白了就是磨刀石,外面到处都有。成本高价值又低,没多大开采意义,所以采石的说法,可能性比较小。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外面还得继续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