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1课《吕氏春秋》两则教
案上海版(五四制)
1.反复朗读成诵,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并能形象生动地复述主要内容。
2.掌握、积累常用实词的用法。
3.从叙议结合的表达中理解“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两个故事寓意及其现实
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说明:
本文拟用诵读教法,在诵读中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当堂基本成诵。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化,使课堂上有生动活泼的气氛;使粗知大意、诵读练习、发现问题、深入理解和巩固
表达诸环节形成一条“教学活动链”。两则故事寓意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是本课学
习的主要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随着对象或情况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酿成大错,进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
意义,启迪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议论部
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组织学生品读“刻舟求剑”,并
法对揭示寓意。
思路点拨:
本篇课文的两则小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尽管年代久远,但叙议通俗易懂,也可以先不布置预习,课堂上直接进入文本,请学生在朗读后再复述内容。朗读和复述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作为教学的拓展,也可以把《察今》原文中的另一个故事“循表夜涉”介绍给学生。
练习举隅: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人问其故
3.其子岂遽善游哉
4.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5.楚人有涉江者
6.其剑自江中坠于水
7.遽契其舟
8.是吾剑之所从坠
9.不亦惑乎
二、充分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则故事,借助描写,用现代汉语扩写。
附参考资料一:
循表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附参考资料二: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坠落水中,(他)马上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船停下(之后),(那人)从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剑。船已经走动了,但是剑(掉进水后)没有移动,这样剑,不是很糊涂吗?
附参考资料三:
“引婴投江”译文
有个过江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婴儿想将那婴儿丢进江中。婴儿在啼哭。过江人问那人为什么(要把婴儿丢进江中),回答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水。”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水,他的儿子难道就马上也善于游水吗?这样处理事情,肯定是谬误的啊!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2课《橘逾淮为枳》教案上海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故事。
1、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学习把故事改写成一个能供同学表演的“独幕剧”。
教学重点:
会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刻舟求剑故事在读懂课文基础上,排演“独幕剧”。
教学准备:
了解晏子其人。
过渡:《橘逾淮为枳》
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复
各自想像后集体交
分角朗读对话。
检查自学的情况。
悟人物形象,
教后感:
学会把握人物
同学们都学过《晏子使楚》的故事,这对理解文章大有帮助。在学习本文时,主要抓住文中几个关键词来把握各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如楚王,当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后,他肯定觉得胜券在握,所以抓住“酒酣”时,进行演一出戏,因此对“酒酣”一词进行重点理解。又如晏子面对羞辱,内心十分气愤,但为了显示出“君子风度”,故“避席对曰”,这里又抓住一个“避席”,来体现晏子的足智多谋。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来体味古文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喜爱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