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2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行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文言文小故事2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剑,不是很糊涂吗?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刻舟求剑的意思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悦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⑤一一听之,处士逃."
[ 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 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③必——一定,必须
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
⑤说——同“悦”。
⑥廪食(bǐng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
⑦立——继承了王位
[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闵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刻舟求剑故事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背着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⑦恶——害怕
  ⑧悖——荒谬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
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盗铃掩耳
【反义词】开诚布公
【灯谜】聆
【提示】: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
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行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字词解释】
  1. 驾:车 2. 善:技术好,善于御:车夫
  3. 中道:半路反:反通“返”返回。 4.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5. 数:几个,几样 6. 用:盘缠
  7. 为:为什么 8. 举:举动信:信用
  9. 广:扩大尊:提高 10. 王:指建立王业
  11. 恃:依仗 12.方:正在
  13.之:到 14.奚:为何
  15.焦:打皱申:通“伸”,理平 16.大行:大路,宽阔的道路
  17.“离王愈远耳”“王” wàng称霸
【译文】
  国君魏安厘王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
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再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己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寓意】
“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