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篇1
  据研究人员考证,西峡重阳店最早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所建。丹朱为尧的长子,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大军征伐强大的东夷诸侯而获胜,巩固了尧的地位,为建立陶唐王朝立过大功,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
  考古学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中介绍:尧欲指定王位继承人,大臣放齐说: 帝子丹朱开明,可登帝位。 尧认为丹朱 不守德,好争讼 , 不足以授天下 。那时,人们把孝德作为众德之首。尧认为舜有孝德,决定把帝位传给舜,并由舜代尧执政。尧怕丹朱与舜争夺帝位,派丹朱驻守丹江和汉水交接处的丹江口,并派舜领重兵驻于黄河北岸,监控丹朱。为了
防止舜从北方攻击,丹朱在丹江边建丹朱台,在正北建丹朱城作为国都,与国都配合,建九层高的天文台,即丹朱台。并在正北建朱阳关、紫荆关、重阳店,来保护都城丹朱城。
  丹朱为什么要在重阳店建立要塞为什么以 重阳 命名重阳店在朱阳关和荆紫关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朱阳关和荆紫关只是它的侧翼,起辅助作用。古人重阳轻阴,阳的地位比阴高。最大的阳数是九,九代表万物之大、之高,因重阳店在战略上处于核心地位,在军事上有从旁边防卫紫荆关的作用。所以丹朱很重视它,把它起名为重阳。
  丹朱建重阳店的时间在公元前2240年左右,距今有4200年,说明重阳店的建店时间有4000余年了。因舜最后继承了尧的帝位,名声远扬,丹朱则慢慢被后人遗忘了,但丹朱在淇河上建重阳店是确信无疑的。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篇2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汉代,就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的习俗。唐代王维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诗句;王勃的 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 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那么,重阳节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汉代,河南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一家人守着一块薄地,安分守己得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为了替乡民除害,恒景决定去终南山拜访一个叫费长方的神仙。费长方给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学习降妖的法术。恒景遵照老人的话勤奋的练习。一天,费长方对他说: 今年九月九日,瘟神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叫你家乡父老都登高避祸。 恒景回到家乡,他把费长方的话告诉乡亲们,大家就按他说的话做了。恒景来到村口等着瘟神。一会儿,狂风怒吼,瘟神来了。看见乡亲们都在山上,瘟神想去作崇,却被茱萸的香味与酒气熏倒了。一回头,又看见恒景手持宝剑向他扑来,连忙迎战。他俩斗了几个回合,瘟神斗不过,转身就逃。恒景抛出宝剑,就把瘟神钉死在地。汝河两岸的百姓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从此,人们就把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篇3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
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
哪些食物含dha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蕊者莲房曰 万龄菊 ,粉红曰 桃花菊 ,白而檀心曰 木香菊 ,黄而圆者 金龄菊 ,纯白而大者曰 喜容菊 。无处无之 。
元旦是哪天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 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 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 九花山子 。四面堆积者,曰 九花塔 。 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 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陆游的咏梅
  登高 日本jewelchanges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 龙山落帽 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
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 月令》: 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 日月梭飞,转盼重阳。 是日 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 ,正是故事。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 九日》上片: 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 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心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