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三课亲民读后感
小程和朱子按照三纲八目划分大学,把亲民改为新民,以对应“康诰曰:‘做新民’。”一章。我个人认为“康诰曰:‘做新民’。”一章主要讲的明,而“乐之君子,民之父母”则是对亲民的阐释。
亲民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仁的主要内涵是走最正确的道,即心在正道,行为最符合道,让自己最完善,让社会的运行最完善。道在哪里?在无数个个体之中。追求完善的人,完善自己不够,还要完善他人,完善世界。所以一个向道的人,必定是一个博爱的人,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
在一个国体中,民众就是国家运行之道的主要部分,治理国家的人,不能脱离民众,脱离民众则独,把自己甩出整体的社会运行秩序之外就违反了大道,历史上许多放纵私欲而置民于不顾的君主最终走向亡国灭身之路。统治者怀有一颗向道的心,一颗仁爱的心,才能与民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认识社会运行规则和秩序。认识国家的发展之道在哪里,才能按照正确的发展之道运行。
我的大学读后感
亲民也不是简单的给民众一些物质利益,更不是盲从民众。有些地方官员以为喊几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象征性做一些慰问活动就是亲民,他的心中是在真正的追求道吗?还是更注重于自己的社会位置和工作成绩呢?真正的亲民在于以道导民为善。用心关注民众的生存发展状况是亲民的基本要求,让民完善还有更多的内容,《大学》中讲的用孝慈树社会的德风就是其中之一。比如说,现代有些地方的民众索要过高的彩礼,追求低俗的文化等等,都是价值观缺失的表现,这就需要树德风来完善其价值观。社会管理者有了明道之心,就不会单纯的追求物质利益(或称经济效益)。而是会用心的思考其管理区域的资源配置(包括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分配、人力资源等)是否合理;用心思考民众的发展(包括文化、经济等)与发达地区差距在哪;用心的思考当前的运行规则和秩序是否完善?用心思考现在的发展符不符合自然大道?最终到适合自己的规律,到正确的发展之道。
作为一个企业或其他单位,也是如此?员工才是企业发展基石,只是看你会用不会用。管理者对基层员工首先要有一颗善护之心,先保障其体系的正常运行。然后要创造一个能让员工发展进步的环境,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有事业心,能与企业融为一体。如果企业结构合理,用人以德,则企业运行顺畅。如果每个员工或部门都能按照道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运行方式,企业就能不断按照道发展创新,其运则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