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4篇
浏览器皮肤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4篇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篇1
一篇作文300字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向心力公式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到了那座高山,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扫墓的安全注意事项
    燃放鞭炮和烧香烛纸钱意外引发山火后,人还在现场,就要立即采取扑救措施,趁火势小把火扑灭;如果火势已大,要报火警,不要随意一跑了之,否则很可能被法律制裁;自己已
经无法扑灭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离开火场,不要顾虑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而死命扑火,否则很可能导致家人及自己葬身火场。
    很多坟墓都荒草丛生,因此,在祭拜时一定要除去杂草,再烧香烛和放鞭炮,避免香烛等引燃杂草造成火灾。纸钱和鞭炮燃烧时,人们往往都能立马检查火患,但香烛不能马上燃烧完毕,很多人都是祭扫完任留香烛燃烧就走人,而重阳时已经入秋,天干物燥,秋高气爽,因此,铲除的杂草以及坟墓周围的枯枝败叶,也要清理到一定距离之外,防止人走后,这些可燃物被风刮到香烛上被引燃。
重阳节养生的注意事项
1、吃重阳糕,要有所顾忌: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
    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病缠上了我们的长辈,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重阳糕作为一种点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在制作重阳糕的
过程中,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糖甚至猪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适合吃重阳糕。
2、饮食清淡,预防秋燥: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篇2
    重阳节是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的称呼同古老的《易经》有关,《易经》中八卦以阳爻为九,所以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月是九为阳,而日也是九为阳,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所以九月初九既称“重九”,又称“重阳”。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在我国很早就已成风俗。《武林旧事》中说,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从九月初一就开始吃重阳糕,初九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寿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在重阳节日里,相对于宫廷,民间活动内容要更丰富一些,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等。
    关于重阳登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有一天遇见一位白须飘胸的仙翁。仙翁对桓景说:“你家九月九日有大灾难。你赶快回家,叫家里人做彩囊,里面装上茱萸,挂在手臂上,一同登上高山,再喝点菊花酒,就可以消除灾难。”桓景到九月初九都照办了。当晚回家一看,大吃一惊,所养的牲畜全都“暴死”。此事很快传开。此后,每逢九月初九,人们就纷纷插茱萸、带菊花酒外出登上高山。久而久之,成为习俗。《千金月令》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
    这一登高传说,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可信的。不过从中却可以看出古人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即如何避祸消灾、健康长寿。因为重阳节正值天高气爽的季节,人们登高远眺秋佳景,心旷神怡,而登高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体育活动。菊花酒饮后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茱萸可以驱蚊杀虫,入药可治遗的精、腹泻、呕吐和便秘等症。古人把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同消灾防病联系在一起了。
耳什么目染    自古至今,重阳就是文人笔下的常客。大诗人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写到:“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山岳,了然楚汉分。”王维则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吟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真切地描写出重阳登高活动和诗人与亲人深厚的情谊,广为后人所传诵。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腌萝卜干怎么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篇3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竽遥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故事继承了《续齐谐记》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间艺人想像创造的情节,又产生了很多重阳节传说的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