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4.背诵诗歌。
 5.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6.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7.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8.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3.学会抓住关键词赏析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当前的季节春季,让学生说说有哪些描写春季的诗歌,导出今天的课题《春夜洛城闻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了解作者
幻灯片投影:李白的生平简介,突出强调李白漫游生涯。
三、写作背景
李白客居洛阳城,而然听到悠悠传来悦耳的笛声而触发故园情。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知道了,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抒发的是故园情,什么是故园情呢,故园情实际上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基调来读课文。   
生自己自由读;生举手自己读;教师示范读;生齐读;教师配乐范读;生配乐齐读。
五、抓关键词,悟诗中情
1、作者抒发思乡的故园情,是怎么来体现的呢,我们继续分析一下,今天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抓关键词。请看幻灯显示
(出示幻灯片,了解什么叫关键词)
2、抓关键词,赏析古诗词,首先得到关键词,哪些词语可以称之为关键词呢?(幻灯出示关键词抓取方法一、二、三)
1)情感词抓取:在古典诗词中,直抒胸臆的作品很少,如果出现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那么这个词一定是非用不可,可见情感词的重要性。
2)古典诗词中,诗人们总喜欢用一些鲜明生动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这些词非抓不可。
3)动态词是古诗词中最震撼人心的所在,诗人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态美,所以这些动态词也是不可忽视的。
3、再看《春夜洛城闻笛》抓诗中关键词,感悟作者的情感。
1)“暗”:春夜是黑暗的,笛声看不见,抓不着,吹笛人也没有露面,笛声想起的很突然,也照应了前面的“谁家”,笛声没有准备而来,更能撩起诗人直接、真实的情感。
2)“满”这是个动态词,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笛声的无处不在,说明笛声传遍了洛阳城,笛声不可能传遍洛阳城,但在诗人耳中,笛声偏偏能传遍洛阳城,可见诗人整个身心沉浸于笛声之中,完全与其它的声音隔绝,可见对笛声的感触至深。
3)“散”这是个动态词,将散入改成飘入,或者落入行不行,为什么?很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笛声随春风传到各处,春风无处不在,笛声处处可闻。一个个音符,像长着翅膀的小精灵,飞入人们的心中,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感触啊?
4)“折柳”这是个意象词,很有意思,折柳本来是个动词,在这里,折柳是做名词用,请大家参考课下注释,为什么作者不用此夜曲中闻“笛声”而是使用“折柳”
古代离别之时,往往会从路别折柳枝相送,“柳”与“留”是谐音,暗含让人留下来,不舍之意。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眷恋故土之情,后来到了唐代,长安
的灞桥成为著名的送别之地,这个地方的杨柳也被送行人攀折殆尽。
用折柳能更好的体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5)此时的洛城,出了李白,还有人听到笛声吗,他们会对笛声有所感触吗?
(此时出门旅行,外出求学,外地经商,客居于此的每一位旅人,都触发思乡之情。)
六、展开想象,改写诗歌
导语:李白真是了不起啊,借一段悠扬的笛声,传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作为“诗仙”的李白,我们学不来,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才能,比方说作文,这是我们同学们学习比较多的方式,对照《春夜洛城闻笛》我们,请大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我们的语言文字,来再现一下1283年前那个春夜吧。
七、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关键词:暗、满、散、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情感:思乡
手法:借景抒情

学生每日提醒
  ~~~~~~~~~~~~~~~~~~~~~~~~~~~~~~~~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