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级黄鹤楼赏析                   
第13课  唐诗五首  
本课重点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本课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gāo)      倚(xǐ)  马蹄(mò)                   B. 采(wēi)        萋(qī)        唯落(huī)
C. 然(yān)        护(dū)        白沙(tī)             D. 驱(dú)          征(péng)  亭西(jiǎ)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中“堤”读音应为“dī ”。
故答案为:C
【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B. 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C. 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D. 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将第二个“要”改为“是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故答案为:C
【点评】古诗一般要是五言,多是 221或212的节奏; 七言是2221或2212的节奏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这个是32。考生可仔细体会。
4.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望》─王维—唐代                                        B. 《黄鹤楼》—崔颢—唐代
C.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D.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答案】 A 
【解析】【分析】A.有误。正确搭配:《野望》—王绩—唐代。BCD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对各首古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鹤楼》一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幻的;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的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B.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完全为湖光山所陶醉,从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C.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D.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具有婉约的特点,诗人很善于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理解正确。D.《使至塞上》中所写景物有“大漠”“长河”等,具有边塞特,广阔而雄伟,“婉约”说法不准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6.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出使,一个“单”字,写出了诗人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 颔联运用比喻,以“征蓬”“归雁”自比,写出了飘零之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 颈联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直”一“长”一“圆”,似几何图形般展现在天地间,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尾联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却没有遇到前线统帅,情绪很是低落,为没能圆满完成出使任务而感到遗憾。
【答案】 D 
【解析】【分析】“情绪很是低落,为没能圆满完成出使任务而感到遗憾”错误,尾联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知道统帅正在边防前线,从侧面反映了前线守边战士的斗争生活。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钱塘湖早春的轮廓。
B.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C. 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D. 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了诗人喜爱大自然、排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答案】 D 
【解析】【分析】诗中不体现“排遣忧郁”之情。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是诗歌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8.下列对《黄鹤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原野上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凄清荒芜。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 B 
【解析】【分析】“凄清荒芜”错,“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对《渡荆门送别》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并不是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
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默写
10.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 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注意结合语境正确默写,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如: 晖 、 洲 、 燕
故答案为:⑴ 1、树树皆秋 2、山山唯落晖 ⑵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芳草萋萋鹦鹉洲 ⑶ 1、大漠孤烟直 2、长河落日圆 ⑷ 1、几处早莺争暖树 2、谁家新燕啄春泥 ⑸ 1、月下飞天镜 2、云生结海楼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三、诗歌鉴赏
11.课外类文阅读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冷晴湾  ,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品析句子。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3)登上了山顶,向下眺望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想到看到的主景不是水,却是水中青山的倒影。“忽”字与“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的欣喜。这时候,诗人的心也就随着山与水的交融而深深地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