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赏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兴趣”“兴奋”“兴致”“兴味”都是名词。
B. “保卫蓝天”“打扫干净”“蓝国土”“目光犀利”“扫黑除恶”五个短语的类型都不相同。
C.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句的主干是“赵州桥显示智慧和力量”。
D. “花下也缺不了成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词性、短语结构、句子主干以及修辞手法。考查了学生对这几个知识点
的分析运用能力,解答关键是结合各个知识点依次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中的词语“兴奋”显然不是名词,故A错误;B中的短语类型分别有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所以五个短语的类型都不相同;C一句的主干是
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故 C错误;D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故D错误。
故选B
2.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根据诗中意象,揣摩诗歌意境,感知诗歌形象,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仔细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
【解答】
本题中ACD三项赏析正确。
B项赏析有误,颔联和颈联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故选B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心情孤独抑郁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C. 《渡荆门送别》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D. 《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是一首吊古怀乡佳作。前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后四句写登临怀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写法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逐一分析判断。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有误,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故选D
4. 下列各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中,诗人借助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隐居不仕的典故,表达自己以此为榜样,誓死效忠旧朝的坚定心愿。
B.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C. 《庭中有奇树》中“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的意思是说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相思之情。
D. 《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通过狐狸、兔子在房屋里自由出入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生活的痛苦和不堪,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诗意及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解答】
本题BCD项均正确。
A《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意为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诗人借助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隐居的典故,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故选A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字则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 《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主要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D. 《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重点语句、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ABD选项理解正确。
C《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美丽景。故C错误。
故选C
6.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黄鹤楼》一诗颈联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草木凋零、凄凉哀伤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
B. 《使至塞上》一诗颈联描绘了作者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C. 《渡荆门送别》一诗颈联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 《野望》一诗描写了作者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到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情感,抓住相关词句,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细读各选项,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整首诗歌,逐项分析判断。
【解答】
本题中BCD三项理解正确;A项理解有误,“草木凋零、凄凉哀伤”应为“空明、悠远的画面”,故选A
7.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夜喜遇王处士¹
王绩
北场芸藿²罢,东皋刈³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注释】
黄鹤楼赏析
①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
②芸藿:锄豆。芸,通“耘”,耕耘。藿,指豆叶。
③刈():割。
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迥异。《野望》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为却始终不得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郁苦闷。《秋夜喜遇王处士》表现了诗人沉醉于眼前美好景中的舒适安恬,以及朋友相逢得意忘言的喜悦。
B. 这两首诗遣词造句均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雕饰浮艳之气。
C.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东皋刈黍归。”以上诗句中的两个“归”都是描摹动态,近景,表现出作者悠闲自如、萧散恬淡的情趣。
D. 《野望》写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秋夜喜遇王处士》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
【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全面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全诗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
本题C项《野望》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近景、动态,而《秋夜喜遇王处士》中前两联的意思是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野收割黄米归来,是远景。故选C
8.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诗人的迷茫、失意情绪。
B.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
独、落寞的情怀。
C. 颔联和颈联均是诗人所“望”之景,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描写了山野的远景、近景。
D.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妙在朴素自然,意境浑厚,融情于景。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重点词句、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主题,做题时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逐项分析判断。
【解答】
本题中,B项应为: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故选B
9. 读《野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赏析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将选项中涉及到的内容精读并加以理解,到选项中的错误所在,得出正确的选项。B项赏析不恰当。结合诗句分析可知,颔联和颈联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故选B
1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宇则
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 《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 《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美丽景;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诗歌主要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做本题时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