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知识点解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一去二三里
一、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小诗。这首诗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和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自然和谐地融入山村小景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恬静的山村风景图。本课在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乡村优美的意境中,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画面去研读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而识字教学,再次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姿势和汉字书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汉字,认识一种
笔画“一”。
2、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把图中事物与所学词语联系起
来。
3、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图画去研读课文,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2、感受汉字的奇妙,明确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正确书写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观察,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三、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会诵读课文。
四、难点:
能把图中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
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1、认识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场
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把图中事物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流利且有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
你平时还读过哪些带有数字的汉字的歌谣?相机向学生介绍郑板桥的《咏雪诗》和儿歌《香山红叶》,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和汉语的美感。
七、创新: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一,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得
多。
(倪变松)
课程教学知识点解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咏雪诗课题2:口耳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口;耳;目;羊;鸟。兔,鸟,兔,日,月,火,木,
禾,竹。12个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
“丨、丿、丶”和1个偏旁“ ”。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
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四、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1、认识口;耳;目;羊;鸟。兔,鸟,兔,日,月,火,木,
禾,竹。12个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
“丨、丿、丶”和1个偏旁“ ”。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3 、过程与方法: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今天大家跟着许老师来到了一个十分优雅宁静的小山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那你能不能用你灵巧的双手画一画这美丽的地方?
(1)给古诗配一幅插图。
(2)一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些生字宝宝。
六、创新: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制卡片。(卡片内容包括字和实物图片或简笔画。)
(倪变松)
课程教学知识点解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在家里
一.教材简析:
《在家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课有一幅插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为插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用品。短文写晚上爸爸看报,妈妈看电视时,“我”给他们送上水果,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也说明“我”是一个尊敬长辈,会做事的好孩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沙,发,灯,纸,报,台,电,视,晚,上,送,果,笑,也”十四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四
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上”,“下”字,认识笔画“、”。
四.难点:
正确流利读词,读文,认识生字。
五.应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1.认识“沙,发,灯,纸,报,台,电,视,晚,上,送,果,笑,也”十四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四
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1.编一编:你做过哪些家务事?可举例说,具体说,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