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方 诗歌
董玉方(1895-1970),字玉予,董学仁之孙,安徽蚌埠人,与李贽、张宝钗并称新文学者“三醉”,是20世纪三十年代新文学的代表。
董玉方的诗歌,抒发出新文学思想的独特韵味,通过描绘自然与城市生活,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索,振聋发聩。他所写的诗歌以现实、洞察力、抒情和颓废为主要特,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怨恨和愤怒,反映了他对苦难的体悟与投射。
董玉方的十行诗代表作之一《城郊杂感》,以戏结句的形式,抒发出他对生活的感慨与讽喻,内容涉及各种领域,如社会、宗教、道德、家庭等,反映出董玉方所感受到的社会问题,思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潮流中保持原则和理性:
每逢新月风月夜,
岐路游子心全满;
时时觉闻空中钟,
寂寞梦断故乡远。
董玉方在诗歌中运用了自然客观物象,以体现他所抒发的思想。例如他在《林堂》一诗中,以林间红叶搭配微风等象征秋天的物象,表达其心中的悲凉情怀:
秋风半夜索衣衫,
林下红叶夹花钿;
墙头乌子把酒端,
远山满望是故乡。
董玉方的诗歌,对于中国文学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的文字和情感,把新文学的精神植入其每一句诗歌里,它的多彩内容、时代背景紧扣社会问题,语言动态生动,在流传和受众上更加广泛,不断提高着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品质与深度,因此董玉方也被称为“新文学之父”。
董玉方的诗歌从人类的立场出发,探究自然与社会的意义,拓宽了新文学的思维空间,
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被称之为“复辟文学”,在今天仍然具有可借鉴的价值,直抒胸臆,令每一个读者沉浸于一片思考与感慨之中。
>远山的红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