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文体
一、记叙类
1、人物传记
此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通常是通过主人公的几件事来塑造人物形象,当然也要适当关注塑造人物形象使用的方法。
课文篇名中常有“传”、“列传”、“本纪”、“世家”、“逸事”、“记……事”等标志。如《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左忠毅公逸事》。
2、“记”
“记”有分类,一类是以叙事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抒发作者的情感或人生的志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另一类是以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如《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类作品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亭记”、“楼记”“堂记”类的作品,它们的行文脉络通常是先叙述此亭(楼、堂)建造、得名的缘由或地理位置、四周的景致,然后由此兴怀,阐发自己对人事的看法,如《黄州快哉亭记》。
3、“志”
“志”类似于“记”,以记事抒情为主,如《项脊轩志》。
二、抒情类
1、“赋”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体物铺陈,讲究词采。因为它经历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一系列的变迁,不同时期的赋在形式上有所区别,有的借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赋》;有的借赋叙述史实,阐发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阿房宫赋》;还有以抒情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怀,如《秋声赋》。不管如何,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抒情彩浓郁,注重词采,多用整句。
2、“辞”
“辞”类似于“赋”,抒情性强,如《归去来兮辞》。
三、议论类
1、“说”
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2、“论”
“论”有政论、史论之分。政论有贾谊的《论积贮疏》,不过现行的沪教版已不选了。史论有《过秦论》,一般史论的表达方式为叙议结合,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议论;写作意图是借古讽今,借史实讽谏当朝统治者。
3、“诗话”、“词话”
“诗话”“词话”实则是诗词的评论,属于文艺理论,如《人间词话》、《六一诗话》。
四、应用类
1、“序”
“序”在文言文中比较庞杂,姑且将之置于应用类中。它有“书序”“赠序”“诗序”之分。
(1)书序
即写在书前书后的序言,在现代文中也常见。按出现的位置分,在书前的称“序”、“叙”(是“序”的通假
字),出现在书后称“跋”、“后序”;按作序人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一般书序的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指南录如《兰亭集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需要指出的是《〈伶官传〉序》,它特殊之处为既是《伶官传》这篇文章(不是书)的序,同时也是借用史论的形式写序。
(2)赠序
现代文中已不见此类文体。现行的语文教材也把这类文体的文章删去了,然而它们在一些试卷中常常出现。它们的特征是:篇名中
有“送……序”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如《送东阳马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3)诗序
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容等。如《琵琶行》(并序)。
2、“表”
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多为陈情谢贺。如《陈情表》、《出师表》。
3、“疏”
也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注重分条陈述。如《谏太宗十思疏》
4、“书”
书信体文章,如《答司马谏议书》、《报任安书》。
5、“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文体,如《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