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渔歌子优秀9篇
古诗《渔歌子》赏析 篇一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简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
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古诗《渔歌子》赏析 篇二
    渔歌子·楚山青
    作者: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渔歌子·楚山青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山高大,雄伟壮丽,层峦叠嶂,蜿蜒不绝;湘水浩淼,一望无垠,水天相接,水氤氲,碧波荡漾。春风浩荡,我的内心也是随之激荡翻滚,豪情四射。放眼望去,草青青,满目绿,浓翠欲滴;鲜花似锦,竞相开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目不暇接,令人
神往,由衷赞叹,难以尽述。湘水江上,海艇小船,来来往往,首尾相接,络绎不绝,繁忙异常。渔者撒网,满载而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渔者繁忙,争流竞渡,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宽阔大江,我悠然垂钓,任由我的小舟,在江面之上,四处沉浮,自由自在,悠闲悠哉,恬然自安。时光如梭,转瞬即逝,此时霞光万丈,照耀江面,整个湘水,铺上了一层无比华丽的金外衣,转眼夕阳西沉,夜幕降临,仰望天空,一轮明月爬上是山头,月明星稀,繁星点点,此时的我,带着自己垂钓的收获,雅兴未尽,欣然而归,在我独居的茅屋陋室之中,支起铜炉,烹调小鲜,火炉鼎沸,鱼香四溢,我抱出自己珍藏的陈酿,斟满酒具,一饮而尽。品味鲜鱼,美味异常,虽珍馐美食,亦不能比。开怀畅饮,酒至半酣,醉眼朦胧,月光明亮皎洁,透过窗户,射进屋内,整个室内云雾弥漫,蒸腾不散,仿佛置身于仙境,我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雅致美丽,的心情是如此放松自然,我的心胸是如此的开阔豁达,此景此情,说什么荣辱沉浮,谈什么成败得失,所有一切,都飞出世外,成为过眼云烟,消失的无影无踪。
    注释
    ⑴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
    ⑵芊芊——草茂盛的样子。
    ⑶棹歌——渔歌。
    ⑷信浮沉——听任渔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听其自然。
    ⑸“钓回”句——钓得鱼回,已是月满江,舟歇于河弯曲处。
    ⑹云满屋——月光和江雾笼罩,如云满屋。
    古诗《渔歌子》赏析 篇三
    原文:
渔歌子古诗翻译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诗词赏析: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上片是楚湘山水画,江山秀美,风物可爱,语言流利,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迷恋,是下片“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
    下片描绘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外到内,“不见人间荣辱”。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受压抑、打击、挫折之后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绝意仕进,与世无争,虽是一种无力的消极反抗,但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渔歌子》赏析: 篇四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呈黄褐。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的鳜鱼,青的斗笠,绿的蓑衣,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诗词注释 篇五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古诗《渔歌子》赏析 篇六
    原文: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诗词赏析:
    这首《渔歌子》乃记游之作,有景致,有情趣,令人神往。
    上片前三句:“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描绘出开阔秀丽的背景:暮春天气,楚江两岸,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这为作者春游渲染出欢快明朗的气氛。
    后三句:“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写作者初游:他乘坐一叶扁舟,轻轻荡着
船桨,悠闲自得地从一条小河上出发,刚刚漂入开阔的楚江之时,便听到悠扬的歌声;那歌声起处,但见早出的打鱼人,已经满载着鱼儿,穿梭似地往来于江上,各自回家,他们看着丰硕的收获,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游客。这里有渔船,游船;渔人,游人;滔滔江水伴着高亢的渔歌,沓杂纷繁,热闹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