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21期(总第533期)▲中学教学
议题式教学,建构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堂
杨若虚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研究议题式教学的特点,了解初中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并构建议题式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设置议题的时候要选择可议问题、可议课题、可议项目,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商议、争议、建议等多元活动,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达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活动型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剪窗花
作者简介:杨若虚(1990—),女,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议题式教学以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以情境作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内化概念,提升综合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学以致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丰富的议题,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指向课程标准,探析议题式教学的特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
(一)情境性,确定学习场域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注意结合日常生活设计议题内容,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场域。
如在教学“公民基本义务”时,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列举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现象,如有人不爱护文物,在文物上随意刻字,有人故意逃避服兵役,有人偷税等,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说说这些人是否未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在学生进入情境后,笔者引导他们展开议题探讨,说说公民要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否会出现彼此矛盾的情况,如果拒绝履行义务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等问题。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进入学习场域中,更积极地探讨主题。
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基础,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创设情境,组织高效的议题式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二)建构性,完善认知结构
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注意建构性,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下逐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时,笔者设计了几组议题和知识概念相互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主建构知识框架。议题一是让学生结合国家财政收入等数据材料,分析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该议题对应“中国面对的机遇”这个知识点。议题二是让学生阅读在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的新闻,分析如何妥善处理矛盾和风险。该议题对应“中国面临的挑战”这个知识点。议题三是让学生结合某公司从行业巨头到退出传统业务的新闻报道,探索公司的兴衰之路给人们的启迪。该议题对应“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个知识点。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让学生先分别了解“机遇”“挑战”等相关概念,再将它们整合起来,分析该如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完
教育界/ JIAOYUJIE
2023年第21期(总第533期)中学教学▲
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践性,指导公共参与
实践性指教师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要开展议题式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如在教学“国家监察机关”的时候,笔者组织议题式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监察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笔者让学生走访监察委员会,了解其工作内容,并上网搜索资料,补充相关内容。其次,笔者让学生开展辩论或讨论活动,说说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最后,笔者让学生进行角扮演活动,选择具体的案例,模拟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时候,监察机关如何合理合法地处理问题。这样就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升了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议题式教学具有活动内容课程化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基于教学需要,探析课堂议题的呈现方式
(一)可议问题,引导综合辨析
在设计议题的时候,教师要基于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多种不同难度的议题。可议问题指具有可议论性的简述题、辨析题或综合探究题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和学科知识紧密相关,能促使学生深入辨析,自主探究,帮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框架。
以“我国基本制度”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个知识点时提出了问题,想要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有什么不同。笔者抓住这个可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综合辨析中。首先,笔者让学生分别说出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次,笔者让学生结合掌握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表述是否正确。如“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句话就是错误的。最后,笔者让学生再回到议题,总结归纳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在职权上的不同。结合议题式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分清了这两个概念,还学会了对比分析、辩证思考的方法。笔者鼓励学生以后遇到容易混淆的概念时,也可以借鉴这一解决方法。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他们的提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将其转化成可议问题,组织他们参与到议题式学习活动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促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
(二)可议课题,促进深度学习
可议课题比可议问题更加深奥一些,是一些和学科知识、评价有密切关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常涉及的关键性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社会热门事件探讨相关课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如在“携手促发展”的教学中,笔者认为从公司的兴衰之路入手,探究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值得深度学
习的课题,于是组织了相关的议题式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列举了具体的例子:某公司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却没有把握住机会,依然坚守传统胶卷市场,结果逐渐没落,最终破产,退出了传统业务。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该例子收集资料,了解传统企业要如何应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让自己的公司得到良性发展。其次,笔者让学生参与角扮演和辩论活动,模拟和该例子中的公司决策层进行辩论,说服他们抓住机遇,发展数码产业,并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最后,笔者让学生从该公司的例子出发进行拓展,思考一个国家要如何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更好地寻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国家在全球分工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样的议题探究有议论,也有探究,由点到面,从公司拓展到国家,能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可以将某个社会事件作为引子,提出相关的课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该课题自主收集材料,整合归纳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可议项目,培养学科素养
可议项目是在可议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采用“在做中学”的方法辅助学生学习的议题。教师要让学生合作探讨项目方案,并提交可行性方案,合作完成任务等。这样能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2]。
例如,“我们与法律同行”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笔者用生活中可能出
现的事件设置议题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笔者创设情境:“某学生的父亲经常打骂妻子和孩子,甚至想让该学生辍学打工,如果你是他的同学,该如何完成‘保护同学’的任务呢?”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该议题分组展开探讨,将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明确分工。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将该任务分成了解相关法律、收集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等环节,然后分别探讨了完成具体任务的方法。最后,笔者让学生模拟“保护同学”任务的全过程,并提交项目报告。在具体事件中,学生增强了法治意识,并且认识到纸上谈兵不如付诸实践,培养了科学精神。
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引导他们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自主探究解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21期(总第533期)▲中学教学
决方法,设计可行方案。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建构知识框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聚焦思维品质,探析解决问题的议学方式
(一)商议,得出确定结论
议题式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参与到讨论、辩论等活动中,这样能提升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
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商议是议题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最后商量出更准确的答案。
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青少年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成长,将来担负建设国家的重任”这个议题展开商议,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说说青少年的责任是什么。学生一开始的观点比较狭隘,认为青少年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参加工作,建设国家。笔者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从其他角度入手思考,如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也是青少年应该做的事情。有的学生从国家之间的关系入手,认为青少年要了解国家大事,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外交情况,积极关注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问题,有忧患意识,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投入国家建设中。
商议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协商讨论学会描述事物的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二)争议,追求越辩越明
争议指围绕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看看哪种观点更准确,追求越辩越明。教师要让学生先陈述观点,再寻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然后总结归纳,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在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时,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争议活动中,围绕“法律法规是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还是保护了人们的自由”“追求自由平等十分重要,那么是否要追求绝对的自由平等”等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认识到自由其实是有范围的,要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追求自由,否则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让他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学生还认识到,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如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得到优先照顾,这种做法对其他人来说看似是不公平,但是它照顾了弱势体,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所说的“平等”,实际上不是指所有人享受相同的待遇,而是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通过辩论,学生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思考问题的正确角度,对自由、平等概念的理解也更深刻。
在争议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两种以上的观点进行辩论,且最后不必在已有的观点中选择其中一种。因为随着学生思路的清晰化,他们会发现此前忽略的问题,从而得出比此前观点更具有辩证性、更准确的说法。
(三)建议,提出个性主张
建议指围绕同一个目标提出见解或意见,不断完善总结建议,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建议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并让他们分析观点是否合理。
例如,结合“与世界深度互动”这一课,笔者组织议题式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某学校新建了留学生学
院,对于首批入学的学生,学校格外重视,希望让他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如果你是学校负责人,你会如何设计系列活动。”学生进入该情境,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学生建议以春节作为切入点,让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影视剧、中国歌曲等作为切入点,拉近和留学生之间的距离。笔者引导学生举手表决,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活动主题,然后设计具体活动。学生选择了“春节”这一主题,提出了开展写对联、剪窗花的活动,邀请留学生一起吃年夜饭,给留学生讲述春节传说故事等建议。接着,笔者让学生设计具体方案,展现个性创意。
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学生能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让他们贴近生活,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意义。
结语
议题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关心日常生活,在实践中了解学科概念,在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设计议题式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价值,发挥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朋芳.渠有“时”,清如许:浅谈时事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师,2021(6):64-65.
[2]马婧.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