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杨柳
毕淑敏散文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4
        因为粤语自身特殊的发音系统,我们会发现广府方言区的学生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地以规范而又流畅的语言朗读完一篇文章,总是读得磕磕巴巴,断句不当、节奏不准,甚至会时不时夹杂着一些方言发音。可见,在由粤语向普通话进行语言和思维转换的时候,广府方言区的学生还无法做到自然、流畅。众所周知,诵读因其可以积累素材、训练语感等优势非常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诵读一篇文章都无法顺利完成,又如何欣赏到文章的优美之处,并予以借鉴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转换,让阅读的内容服务于创作和表达呢?所以,针对广府方言区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借力诵读,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使之真正效力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一、选择诵读散文的原因
        纵观现阶段的诵读教学,教师多将目光集中于古代经典作品如诗歌、文言文等。诚然,诵读这些作品既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又可以积累许多语言素材、深化学生思想。
但是,这些篇章语言虽然优美却因过于凝练而晦涩难懂,思想虽然深刻但因过于久远而难有共鸣,技巧虽然成熟但因过于刻板而不便驾驭。现代的高中生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之产生兴趣,他们更需要一些能贴近现代生活和思想的作品。
        散文因其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情文并茂以及能迅速地反映生活等优点,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现当代散文因其和学生所处的社会、时代十分贴近,所描绘的事件、所抒发的情感、所阐述的思想更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思考,从而唤起内心的共鸣。其次,散文尤其是名篇散文的语言经常能化古求新,别具一格,充分地开拓了散文语言可读性的范围,又提供了创新散文语言的一种可仿性,从而可以引起学生诵读的兴趣,还让学生能顺畅地把语言、技巧等运用到写作中,达到阅读和写作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内外兼修——在和谐的韵律、优美的字词、多样的修辞等这些外在形象的装饰中亦蕴含着隽永的哲理、睿智的思想,宛若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举手投足间赏心悦目而又情韵十足,令人心神向往,体会到诵读的身心愉悦。而且,在近年的高考阅卷情况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散文尤其是议论文性散文是现代高考最为青睐的写作文体,往往得分非常高,这应是我们转换视角、重点关注的实用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