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散文的个性特征
作者:李桦李贤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
    李 桦 李 贤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在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毕淑敏的散文创作呈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不拘一格的形式与弘美扬善的创作宗旨相结合,以灵动飘逸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的哲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毕淑敏;散文;个性特征;弘美扬善;生活哲理;灵动飘逸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8-0148-0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的热流一直未曾退去,与散文相关的研讨会相继召开,与散文相关的新概念、新名词不断地被提出。学者散文、乡土散文、文化散文、原生态散文、小女人散文等等。作
毕淑敏散文为一种传统的文体,散文常常被注入新的时代因素。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方式的变化,散文似乎成了“心灵鸡汤”滋润着忙碌的人们,将大智慧或是小幽默寓于流动的文字中,或给人启示,或给人轻松。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散文的创作,当然,这与散文自身的文体特征有关,它是个人化的痕迹比较明显的一种文体,总是带有作家个人的印记,毕淑敏的散文因其独特的创作背景而呈现出独有的艺术特。
      毕淑敏是一名医生,同时,还是心理咨询师;其次,她的创作以小说为主,此外,青少年时期青藏高原的军营生活在她的创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医生的经历让她具有冷静客观的写作态度,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赋予她更为敏锐细腻的洞察力,写过多部长篇小说的她不知不觉中练就了驾驭文体结构的能力。“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对结构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作品多精品少的局面也是散文创作领域中存在的常态,毕淑敏的散文一次次被转载,并多次选入中小学生读本或中学生语文试卷的阅读就已经证明了她的散文价值。优秀的散文大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意涵、真挚的情感、流畅的文字,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的进入审美境界,获得高级的艺术享受。毕淑敏的散文也不例外,除了具备优秀散文的共性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弘美扬善的写作宗旨
      写作宗旨也就是作家的创作追求,散文可以按表达对象或写作宗旨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毕淑
敏的散文以弘美扬善为写作宗旨,透过日常生活中纷纭的万象寻纯净的底。她写生活中的无奈与悲伤,但她会在不愉快的气氛里发现让人快乐的东西,这得益于她观察生活的视觉,正如古语所说:祸兮福之所倚。这种“圆形”的写作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散文太过“个人化”的不足,打开了一个较大较宽阔的写作和阅读空间。我们常常会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表达个人心绪的优美文字,那是另一种散文,散文家要有关怀他人、社会、人类、地球的情怀,要有关怀一切生命的大智慧。
      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认为:“在人们互相隔膜、互相憎恨因而引起祸患的时代,艺术家的任务便是主张温和、主张互相信任和培养友谊。”[1]如今的社会,我们常常听到因金钱关系而致人情淡薄的感叹,看到因利益之争而反目成仇的事情。毕淑敏的散文更多积极向善的力量,当然她也谈生活中的阴暗面,谈生谈死谈失败,但更多的是以推心置腹的语气让我们学习如何正视生活中的不幸。《永别的艺术》《童话中的苦难》《写下你的墓志铭》等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作,先冷静客观地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不幸,再以温暖亮的点睛之笔作为文章的结尾,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孝心无价》与《回家去问妈妈》两文以别样的方式注解了“孝”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德,也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作者以平淡的口吻讲述着自己的感受,真挚的感情带给读者真实的震撼与感动。《爱的回音壁》则是从家庭生活中常见情景入笔,谈怎样让孩子在得到关爱的同时学会感谢,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她散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可能与她医生的职业有关,即使是手中的手术刀换成了笔,也没有忘记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有条不紊的叙说,娓娓道来的耐性,清澈如水的医者仁心。在《爱怕什么》一文中,作者直接写出:“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读她的散文需要耐心,需要用心品味,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她的散文中更多的还是发现生活中的美。中小学生阅读她的散文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积极正面的东西,如今的少儿们大都在童话与溺爱中成长,如何磨炼意志或正确面对苦难是他们人生中的必修课,弘美扬善的写作宗旨为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们树立了认识世界的坐标。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在她的散文中寻一份宁静,在浮躁忙碌的生活里,保持一个爱生命、爱生活、爱美的健康心境。因为她的散文执着于美的追求,拒绝绝望,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写作方式。
      二、不拘一格的形式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随便的”,这“随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散”。“散”就是结构灵活。在毕淑敏的散文中,很少看到相同的结构形式,她遵循着“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最大限度的抒写着心中的见解。
      本文所说的形式不仅是指作者的行文结构,还包括作者的行文方式和内容。作者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用一支灵活多样的笔,时收时放,时张时弛,把事件、人物和景物点染、穿插、交织在一起。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情绪、见解、理论、熔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是几个故事连缀成篇,或是在行文中穿插读者信件,开篇结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篇都给读者新鲜感。《重
剑无锋》一文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通信,她没有直接给出个人的观点,因为观点就在信件中;《写下你的墓志铭》是作者应邀某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和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谈死亡,从而引出“珍惜生命”的主题;《垃圾婚》与《婚姻鞋》是她作为心理咨询师时所接触到的案例,这些也都是当今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柔肠百转的爱情主题演绎着人性的不同版本,作者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剖析人性,让迷失在红尘中的男女有一些安慰和清醒。《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则是从一个浪漫的传说演化而来,让我们领略了这位伟大的作家率真与独特的个性。
      可以不夸张的说,她的散文一篇有一篇的形式,从立意到取材都是新的。创作最忌重复,散文创作更是如此,看多了个人的自言自语,风花雪月的感叹,再读一读毕淑敏的散文,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大我”与“小我”来,我们需要小境界也需要大情操。她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以随手拈来的取材树新颖的立意,以文章的立意选取合适的形式,一切都是“意到文成”之感。作者写的自然,读者读的惬意,读而不厌,也无审美疲劳之弊端。
      三、深入浅出的生活哲理
      散文因为传达了某种特定的意蕴而引起共鸣,一花一草一木都可入散文,只有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具有生命力。如果仅限于对表达对象做自然地描述,那就是说明文的范畴了。毕淑敏的散文题材广泛,荒郊的野花,可爱的小动物,人心人性,四季的更替,和朋友的一次谈心,甚至是一些不起眼但存在于生活中的事物,都能活跃在她的笔下,并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心理医生的职业敏感体现在她的创作中,与其他的散文作家相比,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在叙述对象时常常有透过现象见本质的功力,看花不是花,观水不是水。忽然笔锋一转,花还是花,水还是水,不一样的是作者的精神境界。《我的五样》让我们在体会了难舍难分的痛苦情感之后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非常富有哲理的美文,“我们的爱和恨”、“我们的事业”以及“我们自身”,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作者把人的一生巧妙地隐喻在这“三间小屋”里。《我很重要》以逆向的思维说出了生活中潜藏的真谛,我们被“我不重要”的意识压抑的太久,我们太顾虑别人的目光而委屈自己的感受,作者明确说出“我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个体,珍惜自我,珍惜生命,也是对别人的珍惜和关爱。
      在《提醒幸福》一文中,作者看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不幸”加以刻意的提醒,对幸福却视而不见,因此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时光,留下了再回首却已是错过的遗憾。我们由于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教诲,“知足常乐”往往被当成不求上进的替代语而很少被提起。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并不是要我们不思进取,而是要我们学会把握身边的幸福,有时候,幸福就是一种心态,有爱心就会有幸福的感觉。也许读者初读起来不以为然,如果联系实际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感受到这种看似淡然的幸福观。
    毕淑敏的散文不玩文字游戏,也绝无玄深的哲理,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她从身边琐事中发现问题,以简单易懂的文字阐述她思考之后的观点。不强求读者接受,字里行间也绝无咄咄逼人的气势,如谈心一般。将深奥晦涩的生活哲理寓于简洁流畅的文字中,如微风吹过后留下的清香,那些淡然的
文字也因道出了生活中常见但很少被发现的哲理而让读者回味无穷。
      四、灵动飘逸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一切文学都是语言艺术,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这并不是说散文的语言就应该是华丽的,朴素的文字一样能够传达出优美的意境。恰到好处的表达,随意穿插的点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散文语言的至高追求。毕淑敏的散文中,没有刻意的比喻,没有难懂的字眼,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写作手法。整篇读下来,就像是和朋友谈心或是听智者的教诲,文字飘逸,思维跳跃,节奏明快,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的就有一种愉悦和舒畅感。
      她的散文语言是飘逸的,也是严谨的,属于散文作品中语言规范的一类,但绝非中规中矩的毫无新意。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韵散相间的传统,读起来朗朗上口。《今世的五百次回眸》一文的结尾作者写到:“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作者在选取表达个人情感的意象时总是能到最恰当的字眼,她对语言的这种敏感都展现在她的散文中,字字都像是珍珠一般。如果是没有耐心去品味她散文中的哲理,感受一下她对文字的组合能力也是视觉的享受。她语言的规范与表达的严谨是当今散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她的散文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灵动的文字为她的散文赢得了大量的读者,规范的表达增加了文章的生命力。即使是论述人间生死的文章,也不沉重。用不着多举例,我们随便翻开她的一篇散文,就能发现那些沉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延伸一点来说,她的文字还可属于婉约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