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的粉蒸肉
七焱
1
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那年除夕晚上,我独自在母亲工厂宿舍等她归来。室外天寒地冻,宿舍内因悄声燃烧的蜂窝煤而温暖了许多。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蒸肉的香味。
我饿了,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
我吃得正酣,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屋内一圈,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一顿连扇带打,我张着嘴哇哇大哭,伤心极了,半块肉连同涎水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噎。
过了一会儿,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愠怒已消,面容恢复到一贯的丧气,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然后端出来,让我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粉蒸肉吃了,就算是过了除夕”。
成年以后,我才重新满怀酸楚地触碰这些记忆,连同多年来对母亲生活的解析,以及来自周围的零散信息,才隐约得出一些答案。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缝纫工,婚姻遭遇变故没多久,便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独与她为伴。每况愈下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2
90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捉襟见肘了。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5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一拿上工资,就去菜市
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招摇过市
....地骑回家。
母亲总会麻利地将蜂窝煤炉和灶具搬到屋门口,菜籽油烧得滚烫,肉片入锅的“嗞啦”声,锅铲炒动的节奏,升腾而起的油烟随之传来……我紧张而愉悦地站在一旁看母亲蒸粉蒸肉。我忽然间也是第一次想到“幸福”这个词,并小心翼翼地试图去理解其中的含义。
3
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我上初一那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见面地点是这个妇女家里,妇女领着母亲,母亲领着我。
男人木讷、老实,半天才说上一句话。不大一会,饭菜做好,我们几个人围在桌前。有饭菜堵嘴,男人更加没有话说,一个劲往嘴里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
母亲的脸越来越难看,不等吃完,“啪”的一声将筷子拍在桌上,拉起我的手就往外走。母亲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粉蒸肉!”
母亲拉着我的手,我紧紧攥着母亲的手,满满的感动和温暖。
4
此后每年的年夜饭,我家桌上照例都有粉蒸肉。
2001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
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早上我跟厂里的同事借钱买肉。被同事媳妇知道了,她当众辱骂我,非要我把那块肉还回来,我回来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工友们劝住了我们……”母亲讲着,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摘自《参考网》有删改)
13.文章围绕“粉蒸肉”展开叙述,请从“我”的角度补全方框中的内容。(3分)
14.品味语言。(6分)
妈妈中考前跟我(1)几乎每次,母亲一拿上工资,就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栓挂在自行车的车头,招摇
..
过市
..地骑回家。(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母亲的脸越来越难看,不等吃完,“啪”的一声将筷子拍在桌上,拉起我的手就往外走。(从人
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15.简要概括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征。(5分)
16.文章第一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章以“借来的粉蒸肉”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3.①我看母亲做粉蒸肉②感动温暖③我知道了六岁除夕吃的粉蒸肉是母亲借钱买的
14.(1)贬词褒用,本义是故意在公众场合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发工资买肉时的喜悦快乐。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看见相亲的男人把一碗粉蒸肉扫光,抢走了儿子的粉蒸肉的生气愤怒,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护。
15.脾气粗暴,吃苦耐劳,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或疼爱孩子)。
16.环境描写,描写了屋内温暖肉香弥漫的场景,渲染温馨的氛围,烘托人物期待心情为下文我偷吃半
碗粉蒸肉被母亲打做铺垫。
17.设置悬念,为什么是借来的粉蒸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六岁除夕那年母亲向同事借钱做粉蒸肉和我过年;贯穿全文线索:全文围绕“偷吃粉蒸肉”“做粉蒸肉”等事件展开叙述;暗示文章主旨:小时候我和母亲生活拮据时,母亲用自己的方式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