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为什么读?》读后感这本书我是在多看阅读上买的电子版,至于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打折,也可能是因为打包购。总之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捡便宜。前阵子往手机里面下了一堆书,其中就有这一本,距离我买它已经过了半年了吧。想到这个还是要感叹一下,不知道是书的幸运还是我的幸运。有太多的书买了之后没第一时间读,便会一直忘了去读了,所以这本书没有被遗忘在几千本已购的电子档里,也是一种幸运。当然,更幸运的是我,把它下回了本地阅读器的存储里,才没有错过这样一本好书。
最近读了一些讲学习、工作、社交方法的书,有不少都是通过营销占据过书店推荐位从而风靡一时的书,但毫无疑问这些书里面,有不少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心中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阅读的书。但是仔细一看作者,哈罗德·布鲁姆,便知道错怪它了。
我并不是文学专业,对专业的文学批评知之甚少。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文学批评类书籍里,就有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当年还或多或少有一些文学的梦,于是在北上求学的第一个周末,在昌平的一家书店里看见它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回去反复读了三四遍。现在回想起来,那似乎也是我眷念文学的最后时光,再往后遍慢慢地荒废与疏
远了。
豆瓣的简介里写到,《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可以
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除去他推崇的那几位作家,比如莎士比亚、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等等,在两本书里涉及到的其余作家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你可以将这本书里推荐看作是作者的私人书单,再综合《西方正典》进行阅读的话,应该会获得更多的感受。
作者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他认为,“读书的其中一个用途,是为我们自己做好改变的准备,而那最后的改变,是适合任何人的”。“最终,我们读书是为了增强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对于专业的阅读来说,难以尝到青少年时代那种阅读的乐趣,在作者看来这有些可悲。因此,对于读书的方式,作者提出了他的五个原则,一是要“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二是“不要试图通过你读什么或你如何读来改善你的邻居或你的街坊”,三是“一个学者是一根蜡烛,所有人的爱和愿望会点燃它”,四是“要善于读书,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发明者”,五是“寻回反讽”。运用了这五个原则,或许便能回或者说恢复阅读的初心。吕振华
hope的过去式布鲁姆在书的第一部分先讲到了短篇小说。在他看来,“短篇小说不是寓言或箴言,因此不能成为碎片;我们要求它们给予结局的乐趣。”在谈及的短篇小说家里,布鲁姆最堂吉诃德读后感
治咳嗽的土方法为推崇的无疑是契诃夫和博尔赫斯,以至于他将现代短篇小说分为了契诃夫式与博尔赫斯式。对于契诃夫来说,“哪怕是契诃夫最早的短篇小说,也能做到形式上的精致和清醒的省思,这些特质使他成为描写没有活过的生命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家,并使他对他之后的所有短篇小说家产生重大影响”。而“博尔
赫斯的相对主义是绝对的,契诃夫的相对主义是有条件的。被契诃夫及其信徒迷住的读者,可与故事建立某种个人关系,但博尔赫斯把陶醉的读者引入一个由各种非个人力量构成的王国,在那里,莎士比亚自己的记忆是一个庞大的迷宫,你可能跌入那个迷宫,无论你还留着多少自我,都会在那里失去”。对于这两类小说而言,“契诃夫式小说常常突然地开始,简略地结束,根本懒得去填补我们预期在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小说中会缝合起来的豁口。不过,契诃夫依然预期你相信他的现实主义,相信他忠实于我们普通的存在。卡夫卡和他之后的博尔赫斯,则投身于幻景。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不给你唱没有活过的生命的挽歌。”“但不管是契诃夫式还是博尔赫斯式,短篇小说都如同博尔赫斯所说的,构成一种根本性的形式。最好的短篇小说要求并奖赏多次重读。”同时对于短篇小说的写作,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短篇小说都必须到自己的形式,不管是契诃夫式还是卡夫卡式”,同时在小说中要避免象征,因为“短篇小说必然是较突如其来的,因而处理象征很难不显得唐突”。最后作
者以一个双重判断来为如何及为什么读短篇小说作了一个总结,那就是“以不同的态度阅读这两大流派,用契诃夫来追求真实,用卡夫卡─博尔赫斯主义者们来追求把真实翻转过来”。
第二部分是诗歌。在作者看来,诗歌是探索被创造出来的想象力的慑人境界,是想象性文学的桂冠,是一种预言性的形式。而读一首诗,要尽可能去背诵,直到“发现自己拥有这首诗”。这部分从句子简洁的豪斯曼讲起,逐渐过渡到惠特曼,他在《西方正典》里被誉为“美国经典的核心”。布鲁姆在这本书里也没有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他将惠特曼称为独创者,与英国诗歌传统关系上的含糊让他的诗歌里有
四川麻将
种美国式的依靠自己。“惠特曼是所有美国作家中最雄伟的,他超越了发现他自己的灵魂是不是可知的这个局限”。“我们需要读惠特曼,不仅因为他提供给我们新视角的震撼,而且因为他依然在预言着那个未解的美国意识之谜。一个不断变得更加美国化的世界,同样需要读惠特曼,不只是为了理解美国,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在生成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对于诗歌而言,它能够给予我们一种超越,使我们进入一种更宽广的生命感,而阅读它们的最好方式,便是大声地朗读出来,不管是孤独地,或是读给他人听。
第三部分是欧洲的长篇小说。对于长篇小说的阅读而言,作者认为“与读莎士比亚或读一首抒情诗不应有太大差
别,最重要的是你是谁”。开篇讲到的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它是“所有长篇小说中最早和最好的,却又不止是一部长篇小说”,是“真正的西班牙语圣经”,“任何有关如何读和为什么读长篇小说的讨论,都必须包括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布鲁姆认为,西方重要的小说家都受惠于塞万提斯。这本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给了我们两个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两个人物的影子,是他们的混合,我们读它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认识我们自己,这便是阅读的无穷乐趣。在这个部分里,另一位得到作者之高赞赏的作家,毫无疑问便是普鲁斯特。“如何读一部长篇小说”这个问题,在作者看来,便是“意味着如何读普鲁斯特”,“他是经典长篇小说的最后璀璨”。阅读长篇小说是为了世人的黑暗惰性,而普鲁斯特小说中的人物,正是文学为绝望而开的处方。布鲁姆谈到,阅读小说的过
程承担了减轻嫉妒的重任,而普鲁斯特无疑是善于将嫉妒戏剧化的顶级作家。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诸多人物,都遭受着嫉妒的怨懑,所谓的嫉妒,“实际上就是追寻失去的时间,还有失去的空间”。我们在阅读时,应该“带着爱,如果它表明它有能力容纳你的爱;以及带着嫉妒,因为它可以成为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之种种局限的生动说明,却又可以给予普鲁斯特式的赐福,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命”。最后作者说到,阅读长篇小说要去关注主要人物是否有改变以及什么导致警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