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过往,兰韵流年散文(整理8篇)
篇1: 幽香过往,兰韵流年散文
    幽香过往,兰韵流年散文 幽兰花
    看到盛开的幽兰绚丽的花朵在慢慢的凋谢,不由人就暗暗地伤感了起来。这也许就是自然规律,也许是无法的改变,但还是难免让人感怀了起来、沧桑了些。――题记
    幽兰花开也许是君子兰的一个流年,也许是人生光阴中一抹淡淡清香......
    这盆幽兰开在了熏香晕染的六月,开在了花季,开在了它的流年中。一年有四季,春夏与秋冬,季季不相同,季季紧相连。年年何曾似,岁岁何曾同。万物如是,人生如同,花儿何曾幸免呢?
    花开了,花谢了,也许只有花儿知晓,知道在岁月的长廊里只是一个轮回。今日花红,明日的花谢,也许在经年的过程中依旧,岁月依旧,我们何不依旧呢?也许是岁月里有沧桑、有浪漫,但我们都无法阻挡岁月的步伐,任时光匆匆,任岁月荏苒,又有谁在光阴深处仰望,
用来世的风,温暖己过的忆,将花红花谢的思绪梳理;又有谁在月下独自聆听,聆听过花开时的思忆、花谢时的悲意,将花语藏在心里,只为能够听见花儿的絮语。或许,我们的一生太长,长的不知道该怎样遗忘,那么醉心怡人的往事,早已隐落在尘埃的深处,如果还有记忆,也许来年的那一缕恒久的花香,会晕过曾经的厚重与沧桑,把那绵长的迷香会如往一样,又一个花开的盛大。
    人生何不像花开一样呢,那些逝去的岁月,惟有用心的感悟和品味,才能感悟它蕴涵着简静澄澈的美,味受它己过时光真正的恩慈,那些曾经爱悟的花朵绚丽的风姿,就如微风飘逸的花香一样,都成了光阴中美的馈赠。尘世中,我们都留下了急急地脚印,或清晰或模糊,脚步中,难免会历经迷雾的沉渡,坎坷和挫折,然只要心中如花儿一样的美好,眸底就会滋生清澈,也一定会给你一个馨暖的回报,生命的期中,不一定繁花似锦,但终会是因你集聚了山河岁月中的美好,就会一泓丰盈的平和。
    人生中总有一些风景令人迷恋往返,总有一些记忆挥之不去,当岁月的尘烟卷走了浮华,沉淀了悲喜,那些曾经的美好、曾经的伤痛、曾经的刻骨、曾经的难舍都化成了温暖的记忆。收藏起花开的美好,记录下花期绚丽时飘逸的.靓姿,听一曲尘世不醒的轻吟,吟
一首天长地久的蝉鸣,品一盏清素泌香的茶茗,何不放下脚步,轻理纷绕的繁絮,回味光阴中绽放的绚丽,在心的家园,植种片片馨香呢……
    依着时光,慢慢穿过这不长的花开,那一片片支撑花开的叶,盎然绿意浓浓,那一朵朵花开妖娆的醺染,就如是经年清欢的浅醉,点滴生香。时光荏苒间,岁月恰似涉过了千山万水来到时的行人,那些被光阴悄然昔改过的容颜,己来不及让唏嘘、慨叹。是你已生,我仍未老,是你己谢,我仍然还在,此去无论多久,我还在此等候,让珍藏在记忆深处这场最美的相遇,成就无限延伸到美。让所有的期许,蕴染你花开的期望。
    走过岁月的年轮,都有心中的不舍,都有抹不去的迤逦画面。流年依稀,指间消逝的年华,又带走了谁的故事,而那些风花残阳里的故事,又将谁在记忆里深藏。时光在变,很多相遇,来不及亲近,已经在枯萎。而记忆里的你仍在最斑斓的季,已在我笔墨的相思中,一帘幽梦,尽是旖旎。
    等你在下一个流年,可否依旧选择相遇。你若还在,我便不离,你若依旧,我便不弃。我相信,人生中最美的相遇,不一定在一时一季,但它一定会使你的这一段时光,变得温柔而充满感怀,才能去享这份安安静静的幸福。怕时间流逝太快,追寻你的脚步还太远,
也许这就是不可预约的期待!
    篇2:兰韵散文
    兰韵散文
    先生酷爱养兰,家里的阳台上、电视柜、博古架上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兰花。每年春节前后,兰花次第开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充满整个屋子,置身其中,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因此,我对兰花也由陌生到熟悉而由衷地喜爱了。
    对兰花的认识,首先来源于书本。据《中国兰花》介绍,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和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是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曹植在《秋兰被长坡》一诗中有此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农艺培植,如唐代大诗人写有“幽兰香风远,惠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兰艺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兰之叶如纱,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日芝兰”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保留至今最早的一部研究兰花的专著。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众多。
    兰艺发展至近、现代,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有许多著作都作了专门研究。
    如何欣赏中国兰花,是一门颇为深奥的学问。俗话说“识者是宝,不识者是草”。历代兰界人士和文人骚客对于赏兰,有如面对一位芳容秀美,身材苗条而又被戴上黑面纱的妙龄女郎,蒙上了一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神秘彩。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审观,赏兰可以从“香、、姿、韵”四字加以领略。
    香,可以说是国兰的精髓。假如它像洋兰那样没有香气,那就会减去它的魅力,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来形容它,可以说是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
    对于兰花的香味究竟含有什么化学成分,至今仍是一个“谜”,世界上亦尚未出现有人工合成的国兰香水,可见兰香确实含有复杂的内涵。赏兰的人都有“一盆在室,满屋皆香”的体味。这种香大多给人一种清纯幽远的感觉。这种幽香大多为阵发性的,通常在傍晚后释放较多,因此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茶余饭后闲坐于厅间细细品味兰花那种沁人心脾的香气,借此消除疲劳,舒畅身心,不失为一生中难能可贵的享受。
    ,主要是指花和叶。对于兰花颜的变化,各地赏兰者的看法并不一样,昔日文人雅士大多喜爱单一颜的兰花。例如“秋兰素”、“白墨素”、“绿墨素”等。
    姿,即欣赏国兰整株的姿态美。这包括了花姿、叶姿和体姿各个部分。宋代王学贵曾赞曰:“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蔷花,梅有花而蔷叶,松有叶而蔷香,惟兰并有之。”的确,兰花的体态异常优雅,它株形平稳,骨骼俊秀,在无花之时,叶片疏密有致,飘逸洒脱,临风摇曳,婀娜多姿。开花之后,多数品种花朵高出叶面,各花之间刚柔兼备,顾盼呼应,显得异常端庄素雅。
    韵,是指兰的.神韵,表面看来,这种感受似乎相当抽象,但实质上它是香、、姿的升华,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在欣赏兰花时,在脑海中产生的联想和内在情感的抒发,在美学上称为意境美。德国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审美水平,是很难在欣赏中获得韵味的,因此,要在赏兰中获得韵味,那首先要与兰花建立深厚的感情,随时与它沟通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生活遇到烦恼时,可从兰花那种“遭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陨”的气质中吸取振奋的力量。
    中国人赏兰大多倾向于崇尚自然,把兰花的本来面貌、姿态和长势原原本本地变成了保持于盆具之中,从静感方面欣赏兰花的天然之美。他们认为“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喜
爱兰花那种恬淡素雅,清心似水的风韵。除此之外,还注重陶冶情操,培养美德。古代曾有诗云:“虽无艳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把兰花视为“德花”,要养德应得养兰,养兰更能养德。在中国除了以兰花求财者外,真正喜爱兰花的人,大多是养兰与赏兰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品味兰花之美。
    兰花是先生的一大爱好,每个星期天不管刮风下雨,天阴天晴,总会早早地来到兰花市场,仔细观赏、选购兰花,长期以往,乐此不疲。回到家来,将所购兰花认真地洗净,晾于阳台上,中午睡觉起来便开始栽种,有时忙不过来,就叫我帮忙,盆底填些沙石、碎砖,上面放些混合土,轻轻把花栽进盆里,摁紧后再浇上定根水,就完成了栽花的整个过程。吃过晚饭,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一盆盆兰花,那份欣喜与满足溢于言表。有时为了觅得一棵好花,竟下乡几十里到农村去苦苦寻,有时干脆就上山亲自去采集。每年春节前后,各种兰花竞相开放,下班回家打开房门,一股兰花的幽香迎面扑来,家里的温馨便紧紧将你包围,上了一天班的疲倦就在这幽雅的香气中慢慢消融。看着一屋子的兰花,用心去细细品味,兰花的香味,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觉便溢满心间。养兰的乐趣,大致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