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青团作文
清明食青团作文(精选41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食青团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食青团作文 篇1
4月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每逢清明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青团来祭祀祖先。
清明前一个星期,我到外婆家玩,正巧,外婆正在做青团呢。我来不及放下带来的东西,就冲向外婆,嘴里还嚷嚷着:“外婆,我要做青团。”外婆答应了。
糯米粉已经和好了,是淡青的,还有三种馅料:豆沙的、芝麻的、雪菜笋尖的。外婆熟练的捏出一个面团,做成小碗状,加入一勺芝麻,用左手托住,一边使“小碗”飞快的旋转,一边用右手手心周围的肌肉一点一点地搓合起来,没有一粒芝麻掉出来。外婆的动作如此麻利,才用了十秒左右。
外婆给我示范了两次,便让我做起来。比起外婆,我显得笨手笨脚,芝麻撒了一地,做的青团,肚皮裂开,嘴裂开。
看着手中的'青团,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没事,孩子,你还重来没做过青团呢,已经做得和不错了。”
该蒸青团了,外婆往锅了倒了大半锅水,架上青团,盖上锅盖,便开始蒸了。大约煮了二十来分钟,厨房里的弥漫着蒸气,感觉象在云端里,空气中散发着青团诱人的清香。外婆掀开锅盖,那香味更浓了,沁人心脾。我赶紧凑上前去,瞧那青团个个亮晶晶的,泛着深绿,哪个苍翠的大树也比不过它,真舍不得吃它啊!
我不禁有点发呆,转眼间,那一个个小青团变成了一张张娃娃的脸,仿佛在说:“小主人,小主人,快来吃啊,我们可好吃了,快来呀……”
我一口气吃了三个青团,一边吃,一边笑,我的小肚子也成了一个圆圆的青团。
清明食青团作文 篇2
江南四月,苗青草青树叶青,风清水清空气清。清明节来临,时令食品青团也出现在人们踏青的食品袋里。青团,外表青青可爱,口味清香诱人,它是由叫做“青”的植物染青的糯米粉做成的带馅的团子,是一种极富民俗特的`传统食品。我们江南一带就有清明节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吃青团的风俗有来历。相传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兵败被追杀,他只身出逃,在一农田装成耕农躲避,此时他饥饿难耐,让村民张三想办法给他送点吃的。因官兵搜查很严,张三很为难。当看到地上被踩烂的艾草时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青团子,然后把青团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里,顺利躲过官兵的检查,来到水田边将青团子和青草一起往田里扔去,官兵以为他在施用肥料,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捞起青团子就吃,不仅充饥,而且清香满口。李秀成吃饱了肚子,等到天黑就摸过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军的大本营。后来,李秀成吃青团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张三做的青团子就成了清明时节一道十分独特的风味食品。
查查青团的做法,发现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用青菜汁,有的说用清明茶或艾叶粉,过程倒都差不多,绿汁液和咸盐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粉拌匀,
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也有用春笋等其它馅料的。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蒸笼,垫上粽叶,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而现在人们图方便,一般去超市买青团,小小一个裹在保鲜膜中,颜碧绿。这些青团虽然不是用“草头”做的,但特别糯,口感很细腻,人们也很喜欢吃。
清明节的青团是一定要吃的,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更是流传已久的一种食俗文化。
清明食青团作文 篇3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
团是怎么变成绿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清明食青团作文 篇4
清明节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闻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会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回答:“我们在做青团!”
下午一点到了,每个小组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仿佛正开展着一场食品展览会。瞧:有绿的青汁;有香甜的馅儿;还有一个个道具。道具准备好,就盖和面了,这可是制作青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见一个个和面高手——老师请来的家长们陆续登场。她们娴熟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许的水,接着,陈冠宇妈妈将手伸入盆中,熟练的揉了起来。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陈冠宇妈妈手中变成了柔软的大面团,然后,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汁,继续和。终于,青的面团揉好了,家长们把面团分成几段,依次分给每一个小组。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取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团,在手中来回揉。揉成一个光滑的`圆球体时,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面团轻轻压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压扁的面团窝成一个圈,再把豆沙馅挤在里面,注意不要挤太多,小心馅儿会漏。挤好馅儿,用筷子把馅儿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团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鲜膜将青团包好,这样一个完美的青团就做好了。
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驾麟在青团上来回抹上黑芝麻,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黑”团,不知道蒸出来味道怎么样?看看成娅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团一起搓,使青团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其它小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头奋力做着,整个班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第一课下课了,朱老师给我们每个组评了奖。我们这组光荣地获得了“最佳纪律奖”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组制作的青团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陈申一组的青团,他们十分创意,有“长方形”;有“五角星”;有“饺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飞船”;还有“青团一家”……他们这组不愧是“最佳创意奖”。奖评好了,就该把青团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联想起了青团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糯糯的。踏青的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美味的青团,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青团,剥开保鲜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说道,这青团带着一股黄瓜的清香,吃进嘴,软软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一直浮现着下午活动的场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团飘香。
清明食青团作文 篇5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