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诗歌专题训练-------赠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正面描写离别场景,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忘记了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离别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在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谈人生理想。“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再见的悲凉。
C.颈联触景生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经过他的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由于善用典故,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试分析尾联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的异同之处。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①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②。
【注】①伏波:指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汉武帝时,南越相吕嘉反,武帝派路博德前往征讨。又东汉马援也称伏波将军,他去交趾也经过湖南衡阳一带。伏波故道:伏波将军昔日曾经走过的道路,此处喻指柳宗元与刘禹锡南行赴任所经的道路。②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久谪返京后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禁心生奋勉之意。
C.第五句正话反说,表面说因为官慵疏而招来非议,实是为奸人所谤的愤激。
D.刘梦得返秦京后因写诗嘲讽新贵而再度被贬,第六句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4.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独孤及
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
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时空跨度大,既追忆别前的相聚,也写别时的怅惘,还写了别后的思念。
B.以“胶漆”两种黏结之物比喻诗人与朋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难舍难分。
表达思念的诗
C.第一联“常”“各”二字写聚少离多,天各一方,道尽颠沛漂泊的人生之苦。
D.沟水分流,既写眼前的实景,又表达出二人将要分别,可谓景语即情语。
6.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君”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①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②,三黜名惭柳士师③。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柳柳州:柳宗元。②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③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柳宗元也曾三黜。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作的诗。本诗为酬答柳宗元所作。
B.本诗叙写和柳宗元渡湘水分别,又有感于再次被贬官。
C.中间用典抒情,又借“回雁”“猿啼”抒发离别的伤感凄凉。
D.结尾实写两人吟唱乐府诗《有所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8.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评价此诗:七句绾合(联结)得有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