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500字以内)
一、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界的共识。我校在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3年12月又被盐池县教育体育局确定为全县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我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作有了浅显的初探,解决了新课标环境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信息化教学技术基本操作问题,对于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以及推进高效课堂教育信息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意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信息环境下利用相关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根据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特点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构建能够适应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200字以内)
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解决的问题有四个:
第一、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将“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
第二、实现角的转变(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体现主题地位)。
第三、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即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步、形成自己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目标(限300字以内)
1、研究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和规律;
2、研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5、促进班级内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同时还要促进校际间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6、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符合我校学情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繁荣,现代教学技术迅速地参与并改变着全世界各地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开始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内,全国已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一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开始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限500字以内)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当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则是指技术有效支持课程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下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
2、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宗旨在于根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包括教学方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等),促进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便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研究方法(限500字以内)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之实验法、对比法。
行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是可行的。在研究小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现有教育信息化水平及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其次,在“应用信息技术建构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设想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操作、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次
进行“教学试验行动”,将设想与计划付诸实现,在三至五年级中实施,然后“观察实施的结果”并与传统
教学进行比较、反思,将实施得出的一定的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并从应用结果中得出结论。
七、研究步骤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筹划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5
年1月)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盐池县第五小学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迅速展开工作。
2、立足校情,制定方案:在请进来培训和外出观摩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已有的工作成效,制定盐池县第五小学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工作方案。
3、立足校情,细化方案:引领各教研组认真梳理当前工作,总结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集中交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工作实施方案。
4、推进宣传,学习领会。再次召开全校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工作推进大会,聘请盐
池县师资培训中心相关领导参加推进会。解读工作思路,进行再宣传、再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工作氛围,强化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识。
5、保障课题实施。领导小组依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借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小学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相对科学、完善、可操作的符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阶段(2015年2月——2016年7月)
1、模式临摹阶段(2015年2—7月)
(1)培训引领:依托专家对师生进行培训。
①、一线教师的培训。重点培训一线教师基本的课程理念、操作技能和三种基本能力。首先要让教师在理念上有一个转变,只有让教师理念发生转变了,才能主动参与课改,改变课堂结构,才能按照课改程序操作,才能提高课堂实效。其次要培养教师三种基本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练习、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
力是保障,所以咱们要想将课改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
②、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培训(2015年2月底以前完成)。
a、小组建设。核定小组人数,分配学生到组,推选大组长、小组长,组内学生编号,编排组内座位,设定组名(要有创意,有文采,大气,有丰富内涵)等
b、培训组长。小组成立之后,教师要经常对组长进行培训,组长一要负责组内日常事务;二要在合作、探究时当好“领头羊”,三要主动帮助组员;小组长一要协助大组长搞好组内合作、探究任务,二要主动帮助其他组员。
c、培训组员。听从组长安排,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不能等、靠,更不能依赖组长。要培养学生用准确、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培训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敢说、有序的说、自信地说以及表达方式:我们“****”组来汇报……我认为……我的体会是……我代表我们组来补充……我们组有不同的意见……等等。汇报时不管是两人小组、还是四人小组必须一起站起来汇报,汇报的形式各异;这一组汇报内容不完整,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③、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指导(开学前期等长子县大堡头小学专家指导)
④、集体备课流程指导(开学前期等长子县大堡头小学专家指导),
(2)跟岗指导: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做教师培训与引领工作,做好“影子教师”的传导和引领的作用。因此,学校几位教师做对子学校的影子教师,这些影子教师将所学到的经验然后传导给校内一些中青年
教师。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监督机制。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天至少听一节课,主要对课堂各环节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与“影子教师”共同分析问题,与专家沟通以便在实践中及时解决问题。
(3)确定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及评价实施细则。(2015年7月底完成)
(4)总结经验,阶段小结:
2、模式构建阶段(2015年9—12月)
(1)实效构建: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领会所临摹“模式”之要义,结合实际,实现模式学科化,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实效课堂。
(2)跟岗指导:校长、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每天至少深入班级听课指导1-2次,全程跟进,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树立典范:通过教师个人申请、校本推荐、跟岗发掘等方式,对教学风
格鲜明、效益显著、模式清晰的典范教师,着重进行跟踪、评估,成就一批种子教师。
(4)专家引领:组织教师到课改成功的学校学习,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及时学习借鉴,大胆研讨、改革。
(5)汇报交流: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和校本模式交流研讨,促进模式的建构。
(6)阶段小结,总结经验,梳理问题。
3、模式创新阶段(2016年1月—2016年7月)
(1)高效创新:鼓励教师新旧模式对比,超越原有模式的束缚,大胆创新,实现模式的个性化、多元化构建,组织开展语数等学科教学模式比较式讲课(同课异构)、赛课、研讨课等方式,寻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呈现出高效课堂。
(2)跟岗指导:不定期的进行推门听课,及时反馈,及时交流,针对教师在模式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归类梳理,以教研组为中心进行会诊、研讨及时总结、提升。
(3)交流汇报:组织开展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交流汇报会。
(4)模式提炼:领导小组和实施教师通过校本跟踪、交流、评估、监测等理性分析,总结、提炼出相对固化的基本的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
(5)阶段小结,总结经验,梳理问题。
第三阶段: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1、以赛代培:开展课堂教学两级教师(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高效课堂构建优质课大赛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使践行统一的教学模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
2、以培代奖:根据课题研究进程需要,选派教师到东部地区一些示范学校进行短期培训,提升理念,坚定信念。
第四阶段: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交流拓展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
1、模式提炼:教师根据学习心得,在已有雏形的基础上形成有实效的教学新模式,体现学科特点和学校特。
2、全校推进: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由种子教师向青年教师上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