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报告调查问卷报告模板
做好调查问卷以后就需要写出问卷调查报告了,那么调查问卷报告怎么写呢,具体应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选择题23题,自主性回答1题,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参与调查人数289人,收回问卷289份,有效问卷289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和目的、阅读写作、课堂教学行为与心态四个方面,重点调查的是阅读情况、写作情况两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目的的调查与分析
1.语文学习的兴趣。回答“一般”“偶尔”“没有”的213人,占73.7%,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起语文来将不够主动。反映在问卷“你会主动(不是迫于家长或老师要求)书看吗”上,虽然58%的学生选择了“总是,常常”,却另有约4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偶尔,没有”,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
的阅读是基于教师或家长的强制要求而阅读的,因而阅读的主动性比较差,缺乏阅读的兴趣,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成效。
2.语文学习的目的。从学生的选择看,至少占50.2%的学生选择的是为了“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拓展知识面”,说明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比较端正,也比较明确。但也有约54%的学生选择“提升语文考试能力”,这表明学生一方面想摆脱功利学习的泥淖,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为功利而学习——这样的心态很正常,也符合当下普通人的一般想法,毕竟,高考是他们要过得最近的一道关,也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毕竟考上(好)大学才是硬道理。
(二)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 阅读方式和种类。调查结论比较令人满意。其阅读的方式仍然以纸质阅读为主,选择“总是”“经常”的为136人,占47.1%,但也有64人占2
2.1%的学生选择“偶尔”“没有”,说明占五分之一强的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而在种类的选择上,所列的十一种类型的课外书籍,学生们均有涉猎,这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思辨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当然,令人欣喜的是有高达73%的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和散文,这类书籍有着较高的人文性、艺术性,无疑有益于学生感悟生活,感受真情,提升智慧,培养良好的“三观”。
2.朗读习惯与速读能力。调查显示,2
3.5%的学生在朗读上有良好的习惯,这是可喜的一面,但选择“偶尔”“没
有”的学生也有53人,占18.3%,如果加上选择“一般”的学生,则高达76.5%,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朗读的习惯,尤其是大声、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而速度能力上,超过600字/分钟的学生为71人,占24.6%,说明约占四分之一的学生的速读能力比较强,但选择600字/分钟以内的为115人,约占40%,这种阅读速度和能力离高中生最低要求的速读600字/分钟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信息时代这样的阅读速度是会被时代直接淘汰的。
3.阅读量。上述的速读能力等要素,反映在课外阅读量上,表现为“过去一年阅读课外书籍(含网络作品)”低于10本的学生有200人,占72%,能够阅读10本以上的有77人,占28%,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每月还不足一本,三年下来,虽然能达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也基本符合20XX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提到的“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结论,但是比起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来,还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4.课外阅读时间。以周为计算单位,每周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有25人,约占9% ,“1.5小时-2.5小时左右”的有212人,占76% ,“3小时以上”的有41人,约占15% ,也就是说,平均每
天阅读时间低于20
分钟的同学占抽样人数的85%左右,只有约15%的学生能够达到平均每天阅读20分钟的目标。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短斤缺两。
5.读书笔记的习惯。调查统计显示,关于“阅读的同时是否有习惯做读书笔记”,256名学生选择了“一般”“偶尔”“没有”,约占91.8%,仅有23名学生选择“总是”“经常”,约占8.2%。而与“读书笔记”性关联的“有没有对阅读的作品(文本)进行书面欣赏和评价”的回答,8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偶尔”“没有”,12%的学生选择了“总是”“经常”。因而在关于“你能通过阅读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以读促写吗”的回答上,近8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偶”“没有”,这个结论表明学生的阅读大多属于浅阅读,缺乏鉴赏思考,缺乏读书后的总结,这样的阅读状态容易导致他们看过即忘,事倍功半,更不用说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读促写”了。
(二)对学生写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写作字数。调查发现,在写作字数方面,有约32%的学生在初中时代写作最长篇幅的文章字数不足800字;在写作总量方面,同样有32%的学生一学期写不到6000字的字数。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时期作文训练量少,写作兴趣不高;也表明教学基本停留在考什么练什么上,与社会上流传的“初中老师教学作文往往是让学生背诵若干篇优秀范
文,然后要求学生按范文作文”相吻合。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一般不太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的习惯。在“你是否有自评、自改、自赏作文的习惯”的问题上,89%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偶尔”“没有”;而在“你是否有互评、互改、分享自己的作文的习惯”的问题上,这一比例高达91%。这两个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批改,而不善于主动自纠,缺乏思考,更缺乏互相交流和共享的意识和习惯。
3.写作的心态。对于写作的惧怕,已经成为学生们不喜欢语文的大理由(另一大理由是古诗文,占比39.4%),在样本数据中,因为要写作文而不喜欢语文的比例高达44%,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们的信心不足,作文水平和能力确实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作文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作文程式化(为了考试而作文),而且写作训练量不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创设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主表达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作文的信心和热情,让他们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就和进步,增强他们作文的成就感。
(三)对学生课堂学习心态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1.课堂学习心态。由问卷结果可知,96%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是否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未知或探究性的问题,8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