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的审美价值特征
作者:张秋莉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由来已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本文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广泛的众基础分析入手,从寓意之趣、意象之美、构图之巧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民间剪纸的独特审美价值,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民间剪纸,使这门艺术在新时期可以再次蓬勃发展。
剪纸团花        关键词:民间剪纸;审美价值;寓意;意象;构图
        中图分类号:J5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35-01
        一、引言
        剪纸在中国的历史已经超过千年,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团花剪纸。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传承千年不断发展,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民间剪纸艺术遭遇诸多瓶颈,虽然国家已将民间剪纸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艺人老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剪纸艺术,剪纸文化传承依然存在很多阻力。现简要阐述民间剪纸的独特审美价值,希望可以唤起更多人的注意。
        二、民间剪纸独特的寓意之趣
        中国的语言文化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以汉字为例,在音、形、意方面都带有鲜明的特。尤其是象形字中,很多文字本身就带有简洁的意象之美。而剪纸文化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当中逐步产生及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民间剪纸也有其独特的寓意之趣。这种寓意之趣多体现在谐音及引申义的运用,与汉字文化的发展有相辅相成之感,而剪纸艺术的寓意之趣表现的更为直接也更为具体,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下来的很多剪纸作品,更将这种趣味进一步扩大,使得剪纸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尤以年、庆、节等时期居多。
        以剪纸当中图案纹样的选择为例,不仅突出体现出中国的“和”文化,而且多种意象交织重叠,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寓意之趣。以“连年有余”为例,在剪纸创作的过程中,很少有人直接插入文字,而是在纹样上选择“莲”亦或“荷”、“鲶鱼”、“鞭炮”、“灯笼”等入图,所以不必带出名字,当人们看到图样自然就能读出连年有余,岁岁红火的吉祥寓意。不仅自然带出喜悦之感,更饱含多重意趣,广受男女老少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