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
信客余秋雨说过“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可能这就是他在漂泊旅程中写下《文化苦旅》的原因吧。
书中将旅程分为四部分,从家乡出发写牌坊、寺庙、信客,踏上中国之旅写山河、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沙原隐泉、阳关雪、废井冷眼杭州宣言、宁古塔、黄州突围,走向世界之旅鱼尾山屋、北欧寒夜,最终开始了人文之旅探寻石之路、窥谢家门孔、进行天人对话......
书中的游历景点都为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乡间建立无言“贞洁牌坊”,涌出陌生的美丽、尼姑的美丽,女教师的美丽。他们解冻了自己,解冻了一个村庄。信客心灵纯善,历经万难执着于为异地亲友传递相思,却陷入信任危机归林守墓。“贞节牌坊”和“出逃教师”、“信客”和“绸带小圆圈”这里虽有历史文明或文化思想的冲突矛盾,但冲突是另一种交融。我但受到了作者所追求的是文化形态所寄托的向上积极的初心,一种中国式乡土人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余秋雨看来“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他从文本文化走向山河文化。跟随他我看到了长城内外的的邦国佂逐、朝代更替,明白长城内外的冲突交融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清代康熙皇帝建立的热河行宫,不仅年年让统治集团重温自己的起步生态,还让各个生态友善组合,避免冲突;云南、甘肃、吉林那些边缘地带、塞外地带发现异态对接中的重大文化现象。如甘肃的莫高窟,其中年龄最高的已经有一千六百岁,北魏王室、北周贵族对莫高窟建造起重大作用,经历隋唐、初唐、盛唐,在安史之乱中幸存。这里有关人间信仰,这里已构成历史。宗教的力量与时间的力量足以使武将、权谋强人燥热的心灵冷却。
文化苦旅并未结束,看历史洗刷的古迹和重要遗址,品前人正确或者错误的一举,应且忆且思,且喜且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