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讲的是什么意思
永和九年的初春,王羲之和一些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曲水流觞。他们把盛酒的杯子放在曲水里漂流,人坐在上面观察酒杯在水中的影子,吟诗作赋,各抒情怀。
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王羲之也正是34岁的壮年。他们的会稽山阴兰亭之会,已经过去近千年了,但至今仍为书家所称颂。王羲之的书法,特别是草书,以他的老师,东晋大书法家、诗人谢安的亲笔手迹《兰亭集序》最著名。后人也因此认为,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书法 《兰亭序》写在一块羊皮纸上,所以又叫做《禊帖》。当时与会的有41位贵族名士,其中有名的如孙绰、王羲之、谢安、支遁等。《兰亭序》通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晚年时的得意之作。那么,它是怎么写成的呢?说起来也有点偶然。
流到谁的面前,谁就把诗句抄写下来。王羲之看到自己坐在众人的最后,就把写好的纸条拿起来,看了看。忽然,他发现有几个字难以辨认,就拿给好友孙绰看。孙绰说:“应该是‘之’字。”王羲之仔细辨认,果然如此。
而作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王家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朝的开国功臣太保召公王奭。王家世代为官,从王导、王览直到王羲之的曾祖父王正,都曾做过晋朝的大官。从王羲之的高祖王徽之开始,王家开始聚居在会稽。东晋的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这个家族的人。不过,由于王献之个性叛逆,蔑视礼法,早年他的生活相当放荡不羁,行为也很狂野。后来,王献之痛改前非,加强自身修养,最终成为了一代大书法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