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练字故事:王羲之、苏东坡、柳公权
1、王羲之天台⼭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在⼭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个澄澈青碧的⽔池都染⿊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天夜⾥,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看⼜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阵清风过处,⼀朵⽩云飘然⽽⾄,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哪⾥!”王羲之⼀边让坐,⼀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仔仔细细地观看⾃⼰写得字,便请教说:“⽼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见王羲之⼀⽚诚⼼,说道:“你伸过⼿来。”
王羲之⼼⾥纳闷,⽼⼈要做什么呢?他见⽼⼈⼀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个笔诀,⽇后⾃有作⽤。”⽼⼈说完,在王羲之的⼿⼼上写了⼀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
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声:“天台⽩云……”
“永”字,他⽐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块字的笔画和架⼦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王羲之⼀看⼿⼼是个“永”
上。⽩云先⽣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云先⽣的“永”字笔诀,诚⼼诚意地写了⼀部《黄庭经》,放在⼭顶⼀个突兀峭险的岩洞⾥,后⼈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看,是不是洞⾥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苏东坡五不写
书家有书家的个性,在某种情况下,会拒绝写字。苏东坡遇到下列五种情况绝不提笔赠书,这就是“五不写”。
限定字体⼤⼩的不写:东坡认为求书的⼈,居然限定字的⼤⼩,可见他的⽤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拙,⼤概怕字体太⼤浪费纸张吧!既然担⼼浪费纸张,⼜何必多此⼀举,浪费笔墨呢?
不认识,未曾谋⾯的⼈不写:东坡曾经回答刘元忠⼀封信,说道:“⽩云居⼠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是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么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这个我不知道的别号。”结果⾃然没有写啦!这⼤概是怕别⼈别有居⼼,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负的,假如字落在⼀个下⾥巴⼈⼿中,岂不是对⽜弹琴,他如何舍得?
绫绢不写:东坡认为绫绢该⽤来做⾐服,不该⽤来写字。如果⽤绫绢写字,上帝都要禁⽌的。
想藉他的字画,扬名后世的不写:当时有些⽂⼈想把⽂章透过他的笔法,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常⽣⽓,他认为这种⽅式未免太卑鄙⽆耻了,世⼈不凭正当⼿段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么能再助长呢?
⽂⽆深意,⽆法下笔不写:如果所写的没有内容,⽋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
苏东坡让道
某⽇,宋代⼤学⼠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他信步⾛到⼀条⼩⽥埂上,不想迎⾯碰上⼀挑泥农妇。⼆⼈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出⼤⾔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吾乃读书之⼈,汝妇当让道于我。”妇⼈⼀笑,说道:“既⾃称读书⼈,当能对?”东坡说:“胸藏⽃⽜,当然能对!”妇⼈于是脱⼝⽽出:“⼀担重泥挡⼦路。”
苏东坡⼤惊,半晌⽆⾔以对,两旁⽥埂上送泥返回的⼈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夫⼦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有余悸。⼼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拱⼿让路。
苏东坡⾏书《黄州寒⾷诗帖》(天下第三⾏书)
3、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天,柳公权和⼏个⼩伙伴举⾏“书会”。这时,⼀个卖⾖腐的⽼⼈看到他写的⼏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前夸”,觉得这孩⼦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腐⼀样,软塌塌的,没筋没⾻,还值得在⼈前夸吗?”⼩公权⼀听,很不⾼兴地说:“有本事,你写⼏个字让我看看。”
⽼⼈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个粗⼈,写不好字。可是,⼈家有⼈⽤脚都写得⽐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第⼆天,⼩公权起了个五更,独⾃去了华京城。⼀进华京城,他就看见⼀棵⼤槐树下围了许多⼈。他挤进⼈,只见⼀个没胡双臂的⿊瘦⽼头⾚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们阵阵喝彩。
兰亭集序书法⼩公权“扑通”⼀声跪在⽼⼈⾯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慌忙⽤脚拉起⼩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来没⼿,只得靠脚巧混⽣活,怎么能为⼈师表呢?”⼩公权苦苦哀求,⽼⼈才在地上铺了⼀张纸,⽤右脚写了⼏个字:
“写尽⼋缸⽔,砚染涝池⿊;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的话牢记在⼼,从此发奋练字。⼿上磨起了厚厚的茧⼦,⾐肘补了⼀层⼜⼀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楷书《⾦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