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
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
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
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
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
《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这幅书法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
摇曳动荡,变化多姿。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
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达到了登峰
造极的境界。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
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
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
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
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
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
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
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
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
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
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
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
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
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
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
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兰亭集序书法
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
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序》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用笔细腻精湛。《兰亭序》起笔多以凌空取势,结笔则多取轻顿提收显得干脆
利落冲间行笔以中锋为主,疾涩相宜,圆劲骨清又以侧锋取妍,倒锋为主的行笔,宫有美
的韵律,给人以生动、活跃和优美的感受。
其二,点画妍媚遒劲。《兰亭序》点画品类繁杂,线条优美,行笔富于变化。笔画隽
美而有力度,藏露井用,劲媚兼举;其形态有俯仰、疾涩、向背、起伏、撑柱、擒纵等等,可谓变化多端,相映成趣。
其三,结体隽雅多变。《兰亭序》通过结体的虚实变化、疏密开台、似欹反正、刚柔
互济来表现内涵丰富、凤格雅逸的行书艺术。其结体很少雷同,如行文中“之”字多次出现,却各有面目。
其四,章法布局和谐自然。《兰亭序》纵行之内,左右摆动;纵行与纵行之间距离不一,气韵贯通,流畅自然、从横列来看,又能左顾右盼,避犯就和,不偏不激,笔断意连追,自然和谐。《兰亭序》技法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