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通过说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知道华罗庚等数学家的动人故事,了解他们对中国数学界乃至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他们刻苦专研、为数学奉献一生的精神。
课堂资源:校本资料“第二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材料汇编”
教学过程:
1、 故事激趣
(1) 华罗庚的故事
(2) 钱学森的故事
(3) 祖冲之的故事
(4) 刘徽的故事
(5) 张衡的故事
(6) 欧拉的故事
(7) 欧几里德的故事
2、 联系实际
张衡的故事(1) 听了华罗庚的故事,你认为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听了这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 学生交流。
3、课后作业
自编自演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数字及加减乘除的来历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数学上用到的数字和加减乘除符号是哪里来的么?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故事引出数字及加减乘除的来历
1、 数字的来历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只知道“有”、“无”、“多”、“少”的概念,而不知道数为何物。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例如我国古书《周易》上就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载 。即当发生一次重要事件时,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作为标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至少表明人们已经有了数的概念。
文字出现以后,人们试图数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种样的记录方法。古埃及人用“|”表示一,用“‖”表示二;古罗马人用“Ⅰ”表示一,用“Ⅱ”表示二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 但是当数字很大时记录起来十分不便。例如我们要表示一百时,难道要写一百个“|”吗?当然,古罗马人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于是他们发明了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L,C 分别表示1,2,3,4,5,6,7,8,9,10,50,100。看来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要表示一万还是十分困难。这也是罗马数字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原因。罗马数字的失败表明,任何想使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符号的记数方法都是徒劳的。直到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八个十,而9表示九个一。这样一来表示任何数都是轻而一举的事情了。于是,这一发明很快被商人带入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城。并很快得以流传,并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
2、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3、课后作业
3、课后作业
把你听到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父母听。
第三课时:指南针的来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来历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指南针是哪里来的么?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故事引出指南针的来历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一种天然的、具有磁性的铁矿石,而且他们还知道,如果把矿石磨成磁石棒,用细细的绳子吊起来,它的
一头就会指向南方,另一头指向北方。
祖先们为了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工具,很动了一番脑筋。他们注意到,天上的北斗星不仅指引人们朝北的方向,而且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大汤匙。于是,人们由此得到启发,把磁石雕琢成轻巧的汤匙,它的底部是园形的,然后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有手轻轻转动一下匙柄,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匙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了。这种被称为“罗盘”的工具,实际上就是最早的指南针。
后来,人们在使用“罗盘”的过程中,感到携带它不方便,而且也不够灵敏和准确。经过多次的改进,人们把磁石磨成小小的磁针,用一根小细棒顶在磁针的中间。这样,不管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不管是下雨还是大雾,都可以准确地辨别方向了。
指南针的发明很快传遍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祖先们为了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工具,很动了一番脑筋。他们注意到,天上的北斗星不仅指引人们朝北的方向,而且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大汤匙。于是,人们由此得到启发,把磁石雕琢成轻巧的汤匙,它的底部是园形的,然后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有手轻轻转动一下匙柄,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匙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了。这种被称为“罗盘”的工具,实际上就是最早的指南针。
后来,人们在使用“罗盘”的过程中,感到携带它不方便,而且也不够灵敏和准确。经过多次的改进,人们把磁石磨成小小的磁针,用一根小细棒顶在磁针的中间。这样,不管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不管是下雨还是大雾,都可以准确地辨别方向了。
指南针的发明很快传遍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课后作业
把你听到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父母听。
第四课时 寻隐蔽图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关键的切入点。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
一、 故事激趣:
1、 咱们可别上当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回看到一些骗人的游戏。
有些小朋友喜欢的转糖摊就是其中一种。摊主在一个固定不动的圆盘上画双数个扇形格子,按次序编上号码;圆盘中心伸出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上端向外垂直伸出一根悬臂,悬臂下端吊一根绳子,绳头上有一根针,在双数格子里各放一块糖,在单数格子里分别放上值钱的物品。你只要付一元钱,就可以拨动悬臂转动一次。等圆盘挺转以后,指针指到哪一格,便根据那个格上的数,从下一格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往下数这个数,数到哪一格,你就可以获得此格中的物品。比如指针停在2上,就从2后面的3开始往后数两格,4里面的物品就归你。、
有些小朋友可能会想到:在圆盘上,单数和双数格子各占一半,数到双数得一块糖,亏了;数到单数得到一盒水彩笔什么的,就赚了。一元钱不多,可以碰碰运气。
不错,单数格子确实有一半。可是,按照这样的数法,是怎么也数不到单数格子上去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单数+单数=双数。就是说,不管指针指着单数格还是双数格,最后总是数到双数格,赚的可行性为零。
这就是这个骗人游戏隐藏的奥秘。你如果看穿了,就不会在上当受骗了。
(1) 教师通过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亮亮说老板是骗人的?
(2) 学生讨论
(3) 学生交流
2、 糊糊、涂涂分桃子
糊糊和涂涂的两只小猴子。
有一天,糊糊和涂涂在一棵桃树上摘到了15个大桃子。他俩高兴极了,坐在桃树下分桃子。
两人“你一个,我一个”地分了好几次。可每次总是多出一个桃子。这下可把他们给弄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正当糊糊和涂涂为分不开这15个桃子而犯愁的时候,有一只叫归归的猴子恰巧路过这里。糊糊和涂涂象见到救星一样,一起拉住归归,请他帮忙分桃子。归归盯着桃子,咽着口水,心里有了主意。
“这事好办”!归归拍着胸脯说,“我来帮你们分,保证不会有剩余!”
“太好拉!快分吧,分完我们就可以吃桃子拉!”糊糊和涂涂开心地直翻跟头。
于是,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分这15个桃子。这一回归归是按“你一个,我一个,他一个”地分……嘿,真爽,只一次就全部分完!
糊糊和涂涂别提多高兴了,齐声夸赞:“归归,你真是太聪明了!我们俩分了半天都没有分开,你一下子就分开了!”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里面隐藏着一个糊糊和涂涂都不知道的条件。你能看出来吗?
(1) 教师通过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糊糊、涂涂几次都没分好的桃子一下子就分好了?
(2) 学生讨论
(3) 学生交流
二、 游戏活动
赢得最后
游戏准备:1、准备31根小棒。
2、 摆成4*3的方格
游戏方法:(1)双方轮流拿,每次可以从图中拿走1根、2根或3根小棒。
(2)谁拿走最后一根小棒谁就获胜。
第五课时 细心看变化
教学目标 1、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关键的切入点。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三、 故事激趣:
1、 渡边的发现
圆珠笔的问世是20世纪40年代书写工具的一大发明。它书写流利,使用方便,价廉物美,所以很快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了。
可是没有多久,有一个质量问题难住了圆珠笔的制造商们,这就是圆珠笔通常只能书写2万个字左右,笔芯就开始滴油而不好使用了。对此,日本的制造商们发布了一则广告:谁能
接圆珠笔的漏油问题,可以获得50万元的奖金。当时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兴趣:有些人想在笔头上做些精加工,有些人从油的原料和配方上原因,但一时收效甚微。
有个叫渡边的工人,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既然圆珠笔书写到2万个字左右笔芯开始漏油,很可能是笔尖上的圆珠磨损严重的缘故,如果将笔芯做细一点做短一些,这样笔芯中的油就少了,少到恰好让它写了一万八九千个字,不等到圆珠磨损小了,就没有油可漏了,这样漏油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