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寻幸运花瓣的过程,并体会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
2、 朗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追随作者的足迹去寻幸运花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发现之旅,体验寻的乐趣。板书课题,指导“瓣”的书写。
二、中心句,抓关键词
“幸运花瓣”指的是什么?作者到五瓣丁香了吗?文中的“我”到了五瓣丁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课件出示)
我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又回味着到时的惊喜,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①齐读这一段话。
②“乐此不疲”什么意思?
三、抓住“乐此不疲”品读第一、二次寻过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的5-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前两次是怎样寻幸运花瓣的?结果如何?心情怎样?划出相关语句,标出重点词。
2.学生交流:
(1)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起初“我”寻幸运花瓣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兴致勃勃)两次都没到,兴致勃勃的心情变成了什么?(悻悻)指导朗读。
(2)在心情失落时产生了怎样的想法?(第8自然段)
(3)就在作者怀疑世上是否真有五瓣丁香,心中的希望就要动摇时,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转机?此时“我”的心情变得如何?(兴奋不已), 于是又开始了第三次寻。
四、抓住“专心致志”品读第三次寻过程。
1、默读课文第13—25自然段,出能体现“我”专心致志寻幸运花瓣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品析。
▲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这样才能看清。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① 学生谈感受,理解“直视”。引读。
②想象说话:为了能直视张开的花瓣儿,我还会用怎样的姿势去寻?高于视线的——,低于腰部的——,再低一点的——
过渡:正是我这与众不同的赏花姿势,让周围的人很诧异。有一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我全不理会,只管专心致志地寻。说说你还到了哪些句子。
▲一朵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 “一朵一朵”、“还是”感受“我”看的花多,得仔细。
②指导朗读。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五瓣儿丁香。
(1)引导学生读句,体会他得是多么专注!
(2)模仿文中的写法用上 ,我没 。 我没 。我只是在 地寻五瓣儿丁香。
4、体会到时的惊喜。
(课件出示)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①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终于到了五瓣儿丁香,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指导朗读。
②作者的苦苦寻觅终于有了结果,作者的心情一定怎样?(高兴、激动、惊喜)
五瓣丁香③ “啊,五瓣儿丁香!”我这情不自禁地一声大叫,把谁吓了一跳?理解“情不自禁”,与上文哪句相呼应。
五、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回顾整个寻过程,“我”为什么能到五瓣儿丁香?(努力、坚持不懈)
2、作者到了五瓣丁香,同时也到了什么?(快乐)这一种快乐来源于什么?
3、快乐源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因发现而快乐的感受吗?说给大家听听。
4、金波先生对幸运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在金波先生原作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把希望变成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总结:让我们记住金波先生的话。老师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希望你们每一个通过努力,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
六、拓展作业:
1、摘抄几句关于幸运的名言。
2、你品尝过“发现”的快乐吗?快乐还源于什么?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
板书设计:
19 寻幸运花瓣
乐此不疲 专心致志
希望 现实
快乐源于发现
《寻幸运花瓣》教学反思
《寻幸运花瓣》一文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的代表作之一。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在听到同学说的关于丁香花的秘密后,开始萌发了寻幸运花瓣的想法,随后为了这一想法付出了许多的努力, “我”的心情也随着几次寻的不同结果而跌宕起伏,
但最终“我”如愿以偿到了会带来幸运的五瓣丁香花。这是一篇语言清新流畅,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教学线索清晰,教学设计新颖,教学重点突出。在设计理念上,以“乐此不疲”为经线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以三次寻的过程为纬线,重点突出第三次寻。在重点句段分析时,注重了在读中悟情,联系生活实际悟情。如:对比读“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和“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二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教学定位达到每个环节所要求的即可。我对学生的自学绝对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给出了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对于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鼓励是否能从文中寻答案,或采取同伴互助来解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幸运”的内涵;
三、 板书设计特别。抓住“乐此不疲”和“专心致志”来品读作者三次寻幸运花瓣的过程,从满怀希望到实现愿望,最后提出文章的主旨“快乐源于发现”。在副板书上用五瓣丁香的图案来形象点明作者的心情变化。
四、 读写结合。在课上,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的环节。“模仿文中的写法,想象因为‘我’太专心寻,还有什么情形‘我’没有注意到? “ ,我没 。 , 我没 。我只是在 地寻着五瓣儿丁香。”课文中的这段侧面描写就是对“专心致志“的有力补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迸射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小练笔几句话,又不花多少时间,也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以上是我自认为这堂课的优点,下面谈谈上过之后,自己感到的不足之处。
一、 教学环节清楚但细节处理不够。尤其在两个重点句段上比较生硬,不能潜移默化地理解词语,在学生不到“惊喜”一词时就自己说出来了。没必要重复学生的话,有这个时间完全可以对学生做及时评价。
二、 朗读的指导还不到位。虽然有意识地还是进行了朗读,并且想了许多朗读的方式,可感觉浮于表面,效果不是很好。
虽然准备时很累,可我也感到了快乐,真可谓“乐此不疲”。就用我课堂上用的感悟来结尾吧:“人们都希望幸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但幸运不像四瓣儿丁香那样可以信手拈来。它是五
瓣儿的丁香,需要去寻发现,需要付出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幸运向你走来的过程,发现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辛勤的付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