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6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等词语。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节日)
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
1)研究生字词,指点书写。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2.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
1
么样的印象?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细读课文,了解俗
1.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2.学生自绘表格。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4)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5)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6)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7)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8)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9)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4.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熟记于心。
第2课时
一、复巩固,加强记忆
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2.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2
二、品读感悟,细赏俗
腊八的诗句1.品读“腊八”。
1)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各小组快速出句子交流。
出示句子:“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课文语言特。(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②从“家家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视。
2)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俗。
出示句子:“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引导抓住“如翡翠…味双美“,体会老舍先生叙述的精妙和魅力。②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课件演示:腊八蒜的图片)(3)品读优美句子:“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①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引用俗语。)
②好处。(形象地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2.品读“除夕”。
1)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热闹。)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①从人们的活动中。“家家”“到处”“老少男女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理解“守岁”)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②从味、、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