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华诗词作品
汪中华
江梅引·凋景(中华通韵·王观)
寥寥情语未博明。
泣无声,暗愁嘤。
朝暮挂心,寒暖复叮咛。
皓夜梦中无觅处,
省忧问,错何处,尚未听。
泪卷笺彩无掩映。
肃霜天,清寒冷。
漫山凋景,心艰楚、枯木斜灯。
念虑愁肠,心事已成封。
凄婉音伤颜貌老,甚悲怆。
客飘零,月湛明。
晴川阁赋(新韵)
晴川屹崒龟山麓,史河可溯嘉庆间。
两江交汇清浊澈,残碑枯藤风云传。
隔江相望黄鹤楼,三楚胜境古奇观。
崴峨飞阁居高台,登阁远眺收美嫣。
滚滚江水涛声吼,烟波浩渺晓苍天。
画舫轮渡铁笛鸣,江城胜景日异研。
秋风含情丹桂香,喜看客人熙攘穿。
浪起鲸豚斗未休,浅翔鸟鸥觅知鹣。
暗忖浮生无鹤翅,腊残还对楚梅寒。
适逢春芽露新枝,恰似韶华展英颜。
满江红·追梦(中华新韵·定格·柳永)旭日东升,金风舞,长空万里。
胸襟阔,饮千杯酒,奏华章曲。
国倡年年蓬发展,江山雄丽更辉熠。
鼓点急,催马奋疾蹄,抒豪气。
環宇小,听雷雨;华夏好,神州聚。
鲲鹏展翅翔,风华奇丽。
杨柳轻扬承惠露,蓝图绘就涂新绿。
海峡路,浪恶到何时,终归一。
临江仙·逆风行(词林正韵·南唐李煜)绵帘细雨烦丝缕,竹梢挺拔擎天。
孤篷单衣醉鱼竿。画园高阁,迷雾冷风残。飞扬跋扈何时歇?虚张难饰张徨。
而今鬓点染冰霜。逆风飞浪,明月照冠裳。临江仙·交锋见真情(词林正韵·徐昌图)浮躁难逢闲暇,静研慰籍繁忙。
诗文斟酌映严惶。和颜春里,妙语颤心房。师友热心润肺,殷为助长才芳。
观瞻交互不伤沧。情亲愈更长,睦事兴昌。渔歌子·大寒腊八(词林正韵·张志和)
大寒腊八巧相随,豆粥糥香惬意唯。
轻风拂,絮花飞,满欣欢喜梦人归。
清平乐·思归(词林正韵·正体·李白)
絮花飘坠,似把浮云碎。
鹤雾凝眸冰芽醉,天晚昏人欲睡。
皑雪风阻归途,温提半盏茶酥。
问尔飘零何处 ,能饮一掬还无?
虞美人·寄思(词林正韵·李煜 )
雪晴昏月情绵跃,梦影千回度。
凄凄楚楚杜鹃鸣,笔墨画笺难寄、诉衷情。
望穿欲眼魂归路,只见浮尘露。
效忠英勇朔风飞 ,一走拂缘天隔、遗神辉。
临江仙·舒怀(词林正韵·张泌)
时光渐荏繁华散,流年漫漫凄怆。
容颜易老影孤伤。数叨曾怨,唯使尽遗忘。
今夕借酒邀新月,无言只是昏黄。
前庭叶落曲忧伤。倚窗遥望,何处话沧桑?
一萼红·初心(词林正韵·李彭老)
雨飞溅。把风尘驱去,长笑向瀛寰。
雁北声无,情凉纸薄,假意三道相言。
恼心乱、愁肠醒寤,挥利剑、应律斩愚奸。
凛脸迎邪,挺姿不曲,曲直昭冤。
惩腐除根未歇,却时藏侥滥,甚感汗颜。
掩耳违心,墩狮受辱,时中终拆垝垣。
飓风狂、银丝乱缕,陷身囹圄令嫌厌。
赤胆心担使命,不羡鸿磐。
水调歌头·笑痴(词林正韵·毛滂)
把酒对寒月,无故起秋风。
问君何为?莫道人世亦昏懵。
遥楚江东逝水,难洗万般离怨,折戟汰沙砻。
梦断太行麓,饮曲忆征鸿。
行万里,读万卷,尽效忠。
吾生如坷,遥想千古众枭雄。
谁是当今豪杰?借我良田万亩,去作放羊翁。
故往堪回首,意绝莫匆匆。
(下转第56页)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上接第26页)
浪淘沙令·离殇(词林正韵·李煜)
腊八的诗句
溪柳月高枝。菊壁花姿。
一行鸥鹭逛黄矶。咫尺龟山迷望眼,一半云帏。枉逸兴遄飞。戎解归凄。
几多心事在天涯。数载不回春便老,开尽寒梅。蝶恋花·乐逍遥(词林正韵·石孝友)
凤林丛中燕婉啼。叶卷甦生,暖盎风光逦。
锦瑟年华蓬勃姿。容苍暮岁幽仙骥。
品饮清茶吟咏醉。静观风云,独笑欣然岿。
松涧风亭聆妙异。弊居雨暝萦馀味。
水调歌头·聚别(词林正韵·毛滂)
东湖透佳,黄菊傲霜秋。
风尘漫道,畅饮相聚亦无愁。
叹咏峥嵘岁月,勾起几番情愫,时不忍回眸。双鹭带斜日,飞下一孤舟。
晚风劲,品美酒,意不休。
故人俱在,今夜离曲泪酸流。
归去楚天侵夜,难舍安阳团月,眠醉可忘忧。难懈千层意,坐思楚江头。
念奴娇·贺禧(词林正韵·苏轼)
百花芬菲,艳阳里、良日良辰瑰丽。
满座高朋,称贺道、娉女奇男绝配。
默默祈望,齐眉举案,对影成双对。
勤精相进,妇随夫唱唯美。
堂案明烛生辉,举香祈福祝,良缘天启。
一品鸳鸯,齐跪拜、俩俩深长相谊。
孝奉双亲,家和万事兴,弄璋双喜。
亲朋朝贺,世娉婚喜兴寄。
虞美人·咏志(词林正韵·李煜)
飘零残叶知秋至。久别嘉叹谊。
醇香豪饮酒千盅。如是恩情如许、不言中。
年光老去情常在。唯有容颜改。
暮年雄霸志千程。苦胆尽忠奉职、捍公诚。
苏幕遮·咏思(词林正韵·范仲淹)
鸟翔鸣,湖碧旎。春景融融,畔上凉荫翠。
倒映曦光浮镜水。怡志颐神,醉在凝思里。
黯魂销,青眼涕。朝暮常叹,堪火愁惊睡。
酒性千樽难恸醉。不醉不归,一解愁思泪。
作者简介:
汪中华,大学本科,军事学学士,上校军衔。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新闻、诗词、论文1000余篇(首),10余篇作品获得省级、军区以上二等奖,组织编写教材4部。
音域表现力还是音响力度,都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的作品推动了扬琴今后的发展。
二、国外作品的移植改编
如上图所示,黄河教授的原创作品占他创作总数的45%,改编作品与移植作品共占他创作总数的55%。由此看来改编作品与移植作品在黄河教授的创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说明黄河教授很重视中西方音乐风格的融合。他所移植改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与以往传统扬琴作品意境不相同的风格为扬琴作品的内容添砖加瓦。他移植改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可谓是集众家之长,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扬琴事业的发展。
黄河教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十分灵活的创作思维,这使得他创作的扬琴作品有着丰富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素材。他中西融合的创作思维拓宽了扬琴的世界舞台,为今后扬琴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华乐大典 扬琴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张雪《对扬琴独奏曲<;古道行>多种演奏形式的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