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商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能够得到考古资料确切证实的王朝。这主要得益于(  )
A. 神话传说    B. 甲骨文的发现    C. 诗赋的描述    D. 史书的记载
2.战国时期,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由于各家之间展开相互批判和论战,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阶级关系变化    B. 兼并战争剧烈    C. 统治者的需要    D. 生产力的提高
3.《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延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如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的变化反映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南方重视教育    C. 人才数量减少    D. 文化停滞不前
5.如图反映了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关于年的传说元朝
6.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反映的选官制度(  )
A. 始于魏晋南北朝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取代了世卿世禄
7.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学艺术成就达到高峰,出现了一些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诗圣”“书圣”“画圣”分别是(  )
A. 杜甫王羲之吴道子    B. 李白颜真卿顾恺之
C. 李白王羲之顾恺之    D. 杜甫柳公权吴道子
8.宋太祖鉴于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下列属于该方面的(  )
A. 推行九品中正制    B. 用文官任知州
C. 在地方上设行省    D. 实行奏折制度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不仅契丹所占的中原领土有汉人的官僚治理,而且辽境后方,据目击者的报告,无数之官吏、文人、工匠和僧尼也来自中土……”由此可知,辽政权(  )
A. 悉数仿效汉人制度    B. 大力发展小农经济
C. 消除了民族间矛盾    D. 客观推动民族交融
10.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其中受到官方推崇,产生
深远影响的学派是(  )
A. 道家学派    B. 墨家学派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11.《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外国巨贾典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元大都)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反映出元朝(  )
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城市发展迅速
C.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D. 对外贸易繁荣
12.如图反映了明朝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图中的“?”处应是(  )
A. 中朝    B. 枢密使    C. 内阁    D. 军机处
13.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其中,以法律形式明确落实了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管辖权的举措是(  )
A. 签订《尼布楚条约》    B.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C. 派遣驻藏大臣    D. 册封达赖和班禅
14.《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变化始于(  )
A. 战争    B. 第二次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5.《资政新篇》的意义主要在于“时势”二字。在绝大多数国人尚处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时,洪仁玕已预感到,随着西方文明的东传,中国古老的那一套制度、风俗、宗教法律、文化难以持续。这表明洪仁玕(  )
A. 表达了广大农民救国救民思想    B. 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 代表了中国人探求真理的愿望    D. 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16.19世纪中期,清朝统治阶级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最大成果是(  )
A. 挽救了封建统治危机    B. 解放了近代国人思想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1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下列对于其“变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B. 实现了维新派的核心主张
C. 普及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 得到了人民众积极响应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这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有(  )
①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④改变了一些社会礼仪习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9.如表是1913-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数据。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时间项目
1913
1920
工厂数
689
1759
资本总量
3.3亿
5亿
工人数
27
55
工业总产值
总体增长了6
A. 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    B. 民众生活彻底改变
C. 小农经济已完全解体    D. 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20.这个潮流(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是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事实上
禁锢思想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也是无法遏制的了。对这个潮流表述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的革新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学习内容不断深入,依次为(  )
A. 器物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B. 政治制度——器物技术——思想文化
C. 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器物技术
D. 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22.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是(  )
A.     B. 陈望道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23.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军阀割据混战    C. 国民革命    D. 南昌起义
24.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该电文(  )